社評

2025年明報元旦獻辭:特式風暴再起 沉着積極應對 / 世界華文媒體集團非執行董事兼主席張聰

踏入2025年,祝願大家新年進步!事事如意!

世局紛亂,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環繞捍衛美國霸權,他撬動世局的舉措,勢必甚於首任,不少論者以「特朗普風暴」來形容他的回歸。面對特朗普給全球帶來的不確定景况,各國在國家層面、人們在各自範圍,都要因應,過程中會衍生出新形態以至塑造了新模式,層層疊加,全球百年未見之大變局,或許就隱然成形了。變化觸及所有人,既然迴避不了,大家只能積極面對,做好本分,爭取安穩渡過衝擊。

兩場戰爭延宕 和平成奢侈品

當前,兩場戰爭牽動全球安危。俄烏之戰,到今年2月24日已經延宕3年,何時停戰,難以預測。烏克蘭拼戰至今,任誰都知道,只要美西方國家不再供應武器和提供援助,烏克蘭在軍事上不可能撐下去,尋求與俄羅斯談判是必然發展;前年10月7日之後,爆發以哈之戰,以色列對加沙地區的無差別狂轟濫炸,都在美國供應武器、並震懾其他中東國家情况下進行,中東今次戰火有稍歇迹象,惟似止還續。

人們憧憬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俄烏情勢會趨向緩和,因為他曾經豪言一旦當選,24小時之內就可以解決俄烏戰局,但是拜登不甘於當看守總統,他推動強化支持烏克蘭,包括容許烏軍使用美國提供的導彈,對俄羅斯實施長程攻擊,使情勢不僅未見紓緩,反而因為俄羅斯即刻操作備用核武器,局勢急速繃緊升溫,乃古巴危機60多年以來,人類最感受到核戰的步伐趨近。

俄烏之戰由開啟、延宕到不知道伊于胡底,說明和平十分脆弱,美國從地緣格局利益出發,拱出一場代理人戰爭,演變至核戰陰霾,更涉及政客個人權力和政治生涯盤算,人們面對毁滅性處境,想制止,卻赫然發現並無着力之處;雖然聯合國議案得到大多數國家認同,要求以色列停止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因為美國反對而未能通過,加沙地區繼續生靈塗炭。

這兩場戰爭事態發展,說明在地緣政治驅動、大國操持情况下,和平淪為口號甚至是一些政客的遮羞布,全球絕大多數民眾祈求過和平安穩生活,只是奢望。不過,即使情况令人沮喪無奈,作為地球村一分子,大家仍然應該以和平為念,支持止戰息爭的人,反對好戰嗜戰之徒,匯涓成流,爭取和平大環境早些重臨。

11月美國大選結果,共和黨取得罕見勝利,控制白宮和參議院、眾議院,特朗普連普選票也大幅領先賀錦麗。雖然說美國選民關注點較聚焦國內事務,特別是經濟情况、移民等議題,惟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在加沙無差別攻擊,一再轟炸學校、醫院等,大批平民婦孺慘死情狀,全球震驚,不少美國大學的學生譴責屠殺,要求拜登政府停止對以色列的支持和武器支援。雖然學生的反戰活動被遏制下來,不過,有論者估計民主黨在大選中將為此付出代價。就這次大選結果,若有人探索「加沙屠殺」是否影響了一些人的投票抉擇?若有,影響程度如何?若無,折射出美國怎樣的民情?不同答案,對人類、特別是政客會有不同啟示和參考價值。

特朗普回歸 世界重陷不確定

特朗普重返白宮,由於共和黨控制參眾兩院,府院同氣連枝,特朗普於權力運用,更能體現其意志;此外,觀乎其首任總統時的行事作風、行誼取向、不按牌理出牌等往績,特朗普將會怎麼做,包括對盟國而言,都是不可預期,也就是舉世將陷入不明確景况。唯一明確的是,預期未來4年,特朗普仍然以「美國第一」、「美國優先」,向各方揮動關稅大棒情况下,必然牽動國際秩序和地緣政治格局,新經濟環境和格局或有可能因而成形。至於特朗普治下,全球硝煙是止息、維持現狀抑或戰火蔓延擴散,全球屏息以觀,相信一些國家更會嚴陣以待。百年未見之大變局或將加速演化。

這些年,美國以實際行動打壓中國,始自2018年特朗普首任總統期間發動貿易戰,惟6年下來,中國所受影響甚微,對美貿易不減反加,愈來愈多美國有識之士認為對華貿易戰已經失敗。特朗普在競選期間,聲言一旦當選,會徵收中國進口貨品60%關稅,對華續打貿易戰已是定局;他會認為當年關稅大棒不夠大、打得不夠力,因而未能壓服中國,可以預見「特朗普2.0」貿易戰會更出格,至於能否壓服中國?走着瞧吧。就貿易戰,如果特朗普有一招制敵之法,當年為何不用?且看他有什麼招數。

中國復興 向前推展

歷經特朗普而拜登兩任政府,美國跨黨派共識是遏制中國發展,手法無所不用其極,中國從以往忍讓,改為據理力爭,甚至針鋒相對,不單於兩國事務,就全球安全問題和維護國際秩序,中國也經常直面美國,直斥其非。只要留意內地社交平台一些言論,不乏做好最壞打算,準備好應對美國把對華「競爭」推至極端的說法。中國也非鐵板一塊,深懂剛柔互濟之道,從近期單方面免簽開放予多國旅客入境,持續推出便利過境措施,得窺一二,此舉既可免卻外間對中國退而「閉關」的誤解,也是中國「道路自信」的亮麗表現。

客觀上,中國在崛起、民族復興進程中,美國已經成為必須跨過去的坎。這些年,中國在應對美國發起的貿易戰、科技戰,取得一些成果,新階段角力是更嚴峻挑戰和考驗,前階段所累積經驗,相信有助於日後應對。中美對壘,不可能以一時一事決勝負、定輸贏,歷時或許數十年,以目前中美力量對比,美國整體居於優勢,對中國而言時間是關鍵,特別是未來10年,只要中國內外處理得宜,綜合國力夯實並提升,有望落實百年宏願。就此,有3點建言:

首先,中國須練好內功。當下消弭房地產等負面作用,善用社會企業力量,推進科技突破創新,打造新質生產力產業,促使經濟轉型,營造與時並進、可持續的經濟環境;同時致力改善民生,讓國民分享發展成果,建設與中國國力相適應所需要的軍事力量,以確保國家安全。

其次,廣交朋友,破解遏制封堵圖謀。即使美西方也不是鐵板一塊,不乏讓中國爭取朋友的空間,對東南亞的外交工作應該是重點之一。中國與東盟諸國共同營造數十年和平歲月,埋首發展經濟,現在分別成為各自主要貿易伙伴,被認同是最具活力的經貿組合,須倍加珍惜。中國以「親誠惠容」方針,與東盟共同發展,創造了繁榮,域外國家不遮掩地意圖從中攪局,中國與東盟諸國須共同努力,保住此一方淨土。

第三,中國處理台灣問題,須慎之又慎。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基於歷史原因,兩岸仍然處於內戰狀態,怎樣統一,本屬中國內政;惟事態發展由反台獨、中國統一,演變至與大國角力,美西方籌謀利用台灣問題拖慢甚而阻斷中國崛起等盤算,攪在一起,情况錯綜複雜。台灣問題被別有用心者放大至不成比例,可是此乃客觀現實,並非主觀意志可以轉移。以目前中國國力,未放棄以最大耐性、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這種以台灣同胞福祉、區域以至全球安危為念的胸懷,值得肯定。俄烏戰局陷於泥淖,各方都難以抽身,正好說明輕啟兵釁之禍。「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是約2600年前的智者之言,於今日中國,仍然有現實意義。

世局紛亂,世情詭譎,保持腦袋清明,及時應對風浪變局。

野人獻曝,不揣淺陋,相互慰勉,期與大家一起,安度2025年。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