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新年伊始,祝讀者新年進步。展望2025年世界大勢,特朗普回朝再當美國總統,無疑是最大變數,由中美角力、俄烏戰事到環球經濟走勢,各方都在觀望特朗普上台後有何行動,香港當然也得做好「防風措施」,提防地緣政治環境惡化與外圍市場波動所帶來的衝擊,惟亦不必見風是雨、惶惶不可終日,風雨彩虹中仍得心懷希望。國家是香港的強大後盾,中央已準備加強力度提振經濟,香港可望受惠,面對外部變幻莫測形勢,最重要是沉着冷靜,避免自亂陣腳。香港拼經濟謀發展,必須致力改革升級轉型,以及強化「內聯外通」功能,一邊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一邊增強聯繫國際的角色。
特朗普上台變數多
香港做好防風措施
財政司長陳茂波回顧2024年工作,談到過去數月本港資產市場氣氛好轉,樓市亦漸趨平穩,至於零售及餐飲市道,雖然仍面對較大挑戰,不過「一簽多行」安排下,內地來港旅客人數,近期顯著增多,剛過去的聖誕節假期,街上人頭湧湧,對零售及餐飲市道都有支持作用。
恒指去年終結了連續4年下跌的趨勢,全年累升約18%,與MSCI全球指數約19%升幅相近,表現不算失禮,只是投資者的信心仍然薄弱。事實上,去年恒指升浪主要集中在9、10月,中央宣布加大力度振經濟穩樓市、美國踏出減息腳步,以及港股低殘等背景,都是吸引資金湧入的因素,惟港股基本面並無出現根本改變。這種主要靠消息帶動投資情緒的升市,基礎並不鞏固,一旦市場氣氛改變,便有可能無以為繼。
樓市方面,去年本港樓價跌幅約為6.8%,交投量則創3年最高。近月樓市有回穩迹象,市場人士期盼今年可扭轉連跌3年走勢,實際如何還須拭目以待。財爺形容,去年香港在持續轉變和不確定的外圍環境中,「實現了穩中向前的態勢」,然而恐怕不少市民都覺得,整體市道仍然疲弱;部分商戶生意雖見改善,但租金升幅更快,最終還是結業收場。
新一年本港股市樓市以至實體經濟表現,存在不少變數,特朗普入主白宮後美國經濟與外交政策何去何從,無疑是其中一個關注焦點。美國減息有利本港樓市,美匯轉弱港元偏軟對本港零售旅遊業也有幫助,然而美國息口走勢, 現在卻充滿變數。特朗普一向視股市表現如政績,減息刺激投資市場,固然是其所欲,可是其加徵關稅及財政政策主張如果付諸實行,勢必增加通脹壓力,導致息口難以回落。特朗普視加徵關稅為跟各國討價還價的籌碼,由收窄貿易逆差、打擊毒品流入,到阻截非法移民等,統統都以加徵關稅作要脅,到底哪些會落實、稅率有多高,現階段難以預測;要準確評估息口走勢,自然非常困難。
去年香港經濟可望錄得約2.5%的增長,跟出口轉口表現息息相關。特朗普威脅向進口中國貨品徵收六成關稅,若然成真,難免影響香港經濟表現,惟另一方面,特朗普似乎也在尋求跟北京盡快展開磋商。畢竟關稅只是「極限施壓」手段之一,盡量爭取最大利益才是目的,討價還價過程中一味靠嚇製造恐懼感,乃是典型心理戰。北京向來強調要有戰略定力,香港各界也要學習如何認清虛實,避免見風是雨,自亂陣腳。
內聯外通多努力
見風是雨不必要
當然,遏制中國發展是美國兩黨共識,操作「香港牌」是華府打擊中國手段之一,預料美國國會今年必定拿黎智英案做文章;另外,外界也無法排除特朗普會對北京和香港,作出一些出其不意的舉措,正如當年根本無人想過會發生孟晚舟事件一樣,惟因此終日惶恐不安,實無必要。網上常有很多聳人聽聞的「分析」或「預測」,諸如美國將出招打擊香港聯匯制度,云云,然而發生這種事的機率其實非常低,特朗普自己便說過要全世界繼續用美元,還要讓那些打算在國際貿易中不再使用美元的國家,付出高昂代價。說到底,特朗普身邊既有大批對華鷹派人物,但也有跟中國打交道做生意的世界首富馬斯克。小心駛得萬年船,凡事都應該有最壞打算,特區政府有責任做好預案,應付不同情景,但這不等於最壞局面很可能發生。
過去六七年中美角力激烈,如果美方真有「一劍封喉」殺手鐧,相信早已用了。現實是北京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雙方爭峙局面並未大變。地緣政治環境雖不利於港,但國家是香港最強的後盾。展望新一年,預料中央將不斷加碼出招刺激內需、穩定樓市、協助地方化債,香港可望受惠。美息走勢難測,特朗普葫蘆裏賣什麼藥有待揭曉,面對種種不明朗因素,香港最重要是做好自己。
香港經濟升級轉型,發展創科是希望所在,特區政府必須與各界攜手推動改革,不能光說不練。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借助大灣區之力,可以為本港經濟升級轉型,注入更強大動力,與此同時,香港亦要在「聯通世界」方面下更多工夫,除了加強與東盟、中東等新興市場交往,亦要努力維繫跟西方關係。事實上,正因為特朗普行事難測,就連美國很多盟友也有顧慮,由德國、澳洲到日本,西方陣營不少國家都在加緊與中國接觸,一大原因也是為了在大國博弈下做「政治對冲」,確保有更多迴旋空間,應付特朗普施壓。香港與這些國家交往素來緊密,可以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特區政府應致力維護香港獨特性,爭取這些傳統伙伴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