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文體旅局昨天發表《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從定位到目標,以及具體執行細節都鉅細無遺,誠為洋洋大觀的計劃書,亦將旅遊業未來發展描繪成「夢幻之旅」。值得肯定的是,香港旅遊資源的四大定位準確,尤其是「突顯香港本地文化特色中不可取代和不可複製的獨特元素」,以及意識到發展郵輪旅遊作為重點,和提升郵輪碼頭的功能。惟藍圖清晰但時間表模糊,難以衡量其得失,將來的評論也只能看文體旅局的落實情况作為參數。
查清旅遊資源家底
一程多站可以多贏
旅遊業對香港而言,雖然只佔GDP的2.6%,乍看是微不足道,但其帶動零售和餐飲業的發展,特別是營造熱鬧氣氛方面,則是不可或缺。此外,吸引旅客前來旅遊消費只是最低目標,很多商貿往來以至大型投資,往往都是從旅客對這個城市留下良好印象開始,潛在的收益還有,通過文化交流加強市民對香港文化資產的自信心。
香港過去不重視規劃,自然毋須去盤算旅遊資源的家底,而今要制定長遠發展策略,才會發現香港原來有得天獨厚的文化產品,而何以定位,將決定發展策略的重點。文體旅局為旅遊所作的四大定位,應該說是精準到位的。
香港地理位置優越,加上歷史因素而成為「國際旅遊樞紐」,而今乘內地擴大開放的東風,發揮香港作為南大門「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區的角色,十分恰當。郵輪旅遊在這方面的地位,尤為突出,無論始發站是內地出發到其他國家,或者從東南亞出發到內地其他城市,都會路經香港。香港與內地各具旅遊吸引力,能夠發揮一程多站的角色,不但有互相招徠的作用,也可以成就多贏的效用。
香港是東西文化交匯點,本地文化特色中有不可取代和不可複製的獨特元素,內地旅客可以在香港窺視西方文化,國際旅客可以看到香港所蘊含中華文化的獨特元素。《藍圖2.0》強調香港近年來策劃並舉辦如「藝術三月」、Art@Harbour、「西貢海藝術節」及「設計#香港地」等多項標誌性文化旅遊活動,確實是匯聚中西的文化特色,惟不知何故,對於香港獨有文武廟、關帝廟卻沒有推介,更令人費解的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擁有眾多國家文物,在《藍圖2.0》中只作為例子,說明需要「發掘更多適合用作會展活動的現有場地」,而不是強調其文化底蘊。
香港的旅遊資源豐富,海洋公園有6頭大熊貓,是內地以外飼養最多大熊貓的地方,《藍圖2.0》表示政府和公園現正積極籌辦大熊貓相關的推廣活動及推出不同的商品、文創產品及旅遊產品等,推動本港熊貓旅遊的發展。過去未能洞悉其價值,現在擴大園區,卻要在2028年才能建成,若能加速興建,可盡快發揮其推動作用。
郵輪碼頭是發展郵輪旅遊關鍵硬件設備,但曾經發生旅客出入交通工具安排不善,旅客怨聲載道情况,影響國際郵輪停靠的信心。而今文體旅局痛定思痛,在《藍圖2.0》提出加強各種服務,包括行李運送及巴士路線等,看似瑣碎,但重在細節,希望能夠落實執行,而不是流於紙上談兵。
更重要的是提升郵輪碼頭功能,目前連商店餐廳都未能滿足要求,實際上是處於閒置,而今提出發展成會展活動場地,舉辦市集、表演、藝術展覽等戶外活動,和發展傳統零售以外的其他用途。建議若能落實,不但可以更好促進郵輪旅遊,善用資源也可以為本地經濟帶來裨益。
善用原有資源發揮作用
開拓中東新市場須培訓
善用原有資源已經可以為旅遊業注入強心針,還要開拓新資源才能使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目前歐洲、非洲及中東旅客人數只佔總旅客量的3%,《藍圖2.0》指出,據估算至2028年,預計全球將有2.5億穆斯林旅客,可帶來2250億美元旅遊收入,香港必須抓緊機遇開拓包括穆斯林旅客等新客源市場。
香港在開拓中東金融市場方面已初有成效,商貿與旅遊可以相輔相成,拓展中東客源不但有必要,還可以令旅遊業多元發展。過去只是提出概念,而今連清真餐廳的認定標準以及改善祈禱設備都有所提及,相信意識到問題的重要,可以令官員有所作為。但穆斯林文化對於香港來說,業界了解不多,加強從業員的培訓勢在必行,若香港在這方面缺乏專業隊伍,則需要及早引入外援,總不能把人吸引來了,卻讓旅客敗興而歸,反而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藍圖2.0》重點提出兩個專題計劃,郵輪旅遊是抓準的專題,而沙頭角文化旅遊區則似乎是捉錯用神,沙頭角旅遊作為吸引本地市民旅遊,不失為新穎而且具備獨特文化的選項,但要外國旅客看過去「中英」如何劃界,還要旅客申領「禁區紙」才能旅遊,是否得當,值得討論。
《藍圖2.0》鉅細無遺,各種大小建議的落實單位都是文體旅局,從正面看是有所擔當,希望在落實過程中,有如新任局長羅淑佩所承諾,認真做好「主責單位」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