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社評:無差別傷無辜須亡羊補牢 提高社會歸屬感當務之急

【明報社評】本月11日珠海發生汽車衝入體育館橫衝直撞,造成35人死亡43人受傷的駭人聽聞事件。無差別傷人案近年急劇上升,作案地點都是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防不勝防。政府通報案情過於簡單,令社會無法判斷作案者的真正原因,必然造成社會愈加人心惶惶。政府是否有深入研究這種社會現象,不得而知,有何對策也未見向民眾交代,造成社會歸屬感愈加降低的惡性循環。政府設法提高社會歸屬感,是減少無差別傷人案的治本之舉,也是降低民眾不安與焦躁情緒之策。

無差別傷人案連續不斷危害大

政府透明度不足造成人心惶惶

珠海市體育館發生的大規模無差別傷人案,是今年全國警情通報的第八宗,另一宗造成8死5傷七月發生在長沙,另外在廣州、上海、蘇州、等地的傷人案,根據政府公布,要麼是強調作案者有精神疾病或個人原因,要麼是強調警方果斷制止並將作案者緝拿歸案,以及如何妥善處理受害者的損失與安撫情緒,給人的印象是作案動機與政府無關,又或警方的行動高效,卻沒有對作案者的身分以及作出報復社會的動機詳細交代和分析。

目前珠海市公安局公布,「初步查明,案件是樊某對其離婚後財產分割結果不滿而引發。」然而,樊某在作案後自殘昏迷,即未能清醒落口供,警方迅速得出查明結果,缺乏說服力。網上流傳的資訊顯示,嫌疑人家境富庶,作案的車也是新買的,若得到證實,可以說明作案者的作案動機的確跟個人問題的關係較大,但是否出於報復社會的原因則未能下結論。

檢察當局在評論珠海案件時表示,「要從重從嚴追究刑事責任,有力震懾犯罪。」這個表態當然會獲得民眾認可,然而,珠海體育館傷人案的樊某,作案後自殘致頸部嚴重受傷,有明顯的尋死迹象,當作案人都不想活,從重從嚴追究刑事責任,能震懾他嗎?

這些無差別傷人案的作案者,對自己和他人性命不加珍惜,甚至是視如草芥。何至於此,是最值得研究的問題。

有評論認為,社會上充斥各種仇恨,導致不少人因為個人恩怨而加害別人,這個結論未免流於偏頗,珠海市觸目驚心的傷人案發生後,成百上千的市民踴躍捐血。過去多宗傷人案發生後,民眾自發以獻花悼念,並譴責濫殺無辜,說明大部分人還是充滿愛心與善意。

人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對毫不相識的人加害,可以說明作案者對社會的冷漠,冷漠的背後,是他們對社會毫無歸屬感,才會有傷天害理的行為。政府對於這種孤狼式的行徑,真的是束手無策嗎?

據報道,珠海市政府對特殊群體摸底排查,重點關注「四無五失」人員。「四無」指無配偶、無子女、無工作、無房產;「五失」指投資失敗、生活失意、關係失和、心理失衡、精神失常。至於對排查結果如何處置,還有待披露。「四無五失」群體,確實對社會治安造成危害有潛在風險,對這個群體多加關注,協助他們解決生活和心理上遇到的難題,過去在這方面關注不夠,工作不力,現在亡羊補牢,不失為曲突徙薪之舉。可是,「賊過興兵」的一時措施,只能收到短暫治標作用,對問題的成因不做系統工程的治理,則難以起到治本之效。

關顧潛在風險群體乃亡羊補牢

系統研究成因公布對策須及時

「四無」是社會結構問題,成因複雜難以對症下藥,但「五失」的社會現象,反映社會病了,病因是社會收入不均、分配不公、腐敗盛行、道德滑坡。與此同時存在的問題是經濟下行、就業壓力、生活壓力,社會問題與個人遭遇所產生的疊加效應,是造成不安與焦慮的根源。

政府必須要正視這些社會問題的存在,並採取多方聯手協調的措施,才能徹底解決全民焦躁的問題。同時,政府還必須向民眾表明,他們正在採取行動,會將問題逐一解決。

誠然,要解決長期積累而成的結構性問題談何容易?但起碼要做的是,不能讓這種焦躁的情緒蔓延,對於連續不斷發生的無差別傷人案,應該增加透明度,在不影響司法公正的情况下,披露更多關於案情、嫌疑人個人資料、受害人信息等等,庭審要公開控辯雙方的理據,這樣才能讓社會整體得出一個知情的判斷,從而促進社會形成共識。只有在社會有共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提高民眾對社會的認同和歸屬感,也只能在提高歸屬感的情况下,才能增加互信和提振信心。

過去無差別傷人案的動機多涉維權,作案者因個人利益被剝奪,或者因為面對國家機構的壓力而申訴無門,對社會的不公正對待感到極其怨恨,傷害無辜群體以達到泄憤目的,此等報復社會的行為近年大幅減少。代之而起的無差別傷人案,多涉個人糾紛而禍及無辜,這類新型的犯罪心理,形成原因多元而且複雜,需要從犯罪心理學等角度多方深入調查,並向社會公布結果及對策,否則,民心與社會穩定也會受到影響。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