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社評:扶手電梯倡「左右企穩」 移風易俗需多方配合

【明報社評】港鐵因應扶手電梯意外問題,展開新一輪安全運動,包括呼籲乘客「左右企穩」莫在電梯行走,市民反應兩極,網上更是議論紛紛。搭乘電梯騰出一側方便趕時間的人,過去被視為「文明禮儀」,惟近年不少城市都關注「趕時間行電梯」會危及旁人,特別是老弱幼兒,改為提倡「左右企穩」,日本名古屋去年更頒布法令,要求公眾使用扶手電梯時站立不動,不應上下行走。論安全及整體運輸效率,搭電梯左右企穩確是較佳做法,然而「左行右企」觀念在香港深入人心,移風易俗需要學校、政府不同部門等多方面配合,才能起到理想效果。除了加強宣傳教育,港鐵也需思考如何協助公眾適應。

「左行右企」深入人心

「現場示範」破格宣傳

港人搭乘扶手電梯習慣「左行右企」,可是在電梯行走,有可能因失足或碰撞等問題而發生意外。港鐵現有超過1300條扶手電梯,根據港鐵數字,平均每天都有跟扶手電梯相關的意外,當中又以大型轉車站最為常見。港鐵表示,今年首9個月有430宗扶手電梯意外,全屬有人受傷的個案,當中約六成跟乘客沒緊握扶手或在電梯行走而失平衡、遭他人碰撞,以及攜帶大型物件有關。為了減少意外,港鐵日前啟動2024年度「扶手電梯安全運動」,加強推廣「緊握扶手左右企穩」和「攜帶大型行李應搭升降機」這兩大信息。

倫敦是全球首個建設地下鐵路系統的城市,也是扶手電梯「左行右企」的發源地,英語甚至以「Escalator etiquette」一語,稱呼這一約定俗成的規矩,將之等同為一種日常生活「禮儀」。曾幾何時,這套英式扶手電梯禮儀,在世界各地得到推廣,也有一些國家或城市因應當地習慣,改為「右行左企」。在香港,「左行右企」的觀念也是在1980年代開始引入,地鐵公司其後還找來知名公眾人物當代言人,宣傳「靠右企」。現在港鐵刻意請來同一名代言人宣傳「左右企穩」,帶出需要改變習慣的信息,反映時代在變,觀念也在變。

「左行右企」背後的邏輯,就是由不趕時間的人,在搭乘扶手電梯時「禮讓」出一條通道,讓趕時間的人「先行」。這跟高速公路設有快線以便「超車」,似乎「異曲同工」,然而扶手電梯跟高速公路,始終是兩個不同環境,不能簡單類比。首先,扶手電梯一般較為狹窄,若有人急行甚至急奔,隨時撞到在旁站立的人,老弱幼兒未能有力握穩扶手,確有可能失去平衡。其次,扶手電梯不是平坦大道,而是一部機器,隨着技術進步,現時很多扶手電梯速度都很快,兼且相當長,一旦發生意外有人失足倒下,有可能導致後方人群骨牌式倒下,造成嚴重意外。

數年前,倫敦地鐵曾做「左右企穩」實驗,結果顯示扶手電梯「雙線並用」有助整體效率提升,疏導月台人潮的能力,比單用一側高出三成。放眼世界,由北京、上海、首爾到多倫多,很多國家和城市其實早已不再宣傳或鼓勵「左行右企」。在日本,埼玉縣議會更開創先河,2021年通過條例禁止民眾在電梯上行走,名古屋市去年也引入類似規定。翻查資料,港鐵其實早於2009年起已開始提倡「左右企穩」,惟效果並不明顯,一方面,很多人根本沒有留意到相關信息,另一方面,「左行右企」觀念在香港已根深柢固,市民習慣成自然,繁忙時間若有人在扶手電梯左邊「企定」,隨時遭人白眼,又或不客氣地要求「借過」,不排除部分人就算聽過「左右企穩」這信息,也寧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繼續在右邊企定,以免成為眾矢之的。

人口老化須更重安全

港鐵要助「心急人」適應

今次港鐵的「扶手電梯安全運動」,除了推出全新宣傳短片及車站廣播,還安排了扶手電梯安全大使「現場示範」左右企穩。有關做法較為破格,爭議也較多。有人上傳圖片到社交媒體,不滿有港鐵大使分別站在扶手電梯左右,令他無法從左側行走通過,也有人認同港鐵的做法。港鐵方面則強調,只會在非繁忙時間安排現場示範,同時也有提示職員要懂得臨場應變,留意乘客反應。

比起宣傳畫面及聲音,這種「直接介入式」的推廣手法,無疑較能引起社會關注及討論;若說「左右企穩」推廣多年成效不彰是因為旁人目光和壓力,由職員「親身示範」宣傳,理論上也的確有助打破「站在左邊就是錯」的舊觀念。事實上,日本埼玉縣及名古屋市通過條例禁止民眾在電梯上行走,由於不設罰則,不少人質疑措施成效,然而當地學者指出,措施一大意義就是清楚向公眾傳達「站在左邊不是錯」這一信息。移風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一步必須打破舊觀念,港鐵安排「現場示範」可以是一個方法,但要改變根深柢固習慣,全方位的宣傳教育,仍是不可或缺,這並非港鐵單方面就能做到,中小學、媒體以至相關政府部門都要全力配合。

香港人口老化,老弱人士未來只會愈來愈多,港鐵站升降機數目有限,不可能叫所有長者基於安全考慮,全都選擇搭乘升降機。日本同樣面對人口老化,有支持「左右企穩」的民間團體便指出,社會需要關顧老弱,移風易俗有其必要。外國研究顯示,大多數扶手電梯使用者都是企定而不會行走,「左行右企」還是「左右企穩」,本質就是一個優次問題,即究竟應該遷就「心急人」,還是以安全為先。從公共管理的角度,這個答案是明顯的。當然,上班族爭分奪秒趕上車,心急之情也是可以理解,港鐵在加強推廣「左右企穩」之餘,也可同時教育公眾,如有需要趕時間,可選擇行樓梯,惟一切都要堅持安全至上。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