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的戰事仍在升級,前晚以軍轟炸真主黨總部,擊殺該黨首腦納斯魯拉(Sayyed Hassan Nasrallah)。對於美英法等12國提出的停火21天倡議,以色列僅表示贊同其目標,即讓人民「安全返回家園」,仍誓言要全力作戰。以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在聯合國發言時甚至聲稱,中東無處是以色列「長臂」所觸不及,矛頭直指真主黨的後台伊朗。伊朗在近期中東的戰火升級中表現克制,迄今未有對以方作出報復。惟美國處境尷尬,上一輪的加沙停火談判仍無進展,民主黨政府既不希望戰事升級,又無法有效約束以色列,既不願被捲入中東戰爭泥潭,又不能不維持對以色列安全的承諾。納斯魯拉雖死,但以色列仍要對真主黨展開地面戰,在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階段的10月,以黎戰爭牽一髮動全身,或會給大選平添變數。
黎巴嫩或成另一加沙
以劍指伊朗連累美國
10天前的黎巴嫩傳呼機、對講機大爆炸,導致至少37死、逾3300人受傷,在國際引起震撼,亦掀開以色列對黎巴嫩真主黨打擊的序幕。近一周以軍接連空襲,已造成黎巴嫩700多人死亡,以軍的撤離令,更引發黎南部民眾逃亡潮。聯合國警告,黎巴嫩危機升級可能導致人道主義災難,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全世界人民都無法接受黎巴嫩成為「另一個加沙」。
雖然以軍擊殺了納斯魯拉及真主黨多名軍事指揮官,但從歷史上看,無論是哈馬斯還是真主黨,首腦都曾多次被以色列「定點清除」,但後繼領導人往往更為激進,還可能分裂出更多激進分支,頗有「野火燒不盡」之勢。多年來,真主黨利用火箭彈和無人機襲擊以色列北部,迫使以北部6萬居民撤離家園,以軍今次開戰,目標就是讓北方居民「返家」。不過,戰事升級後,真主黨的報復行動亦隨即擴大,其導彈攻擊已遠至以色列港口城市海法及特拉維夫的以情報特務局(The Mossad)總部。由於以色列缺乏戰略緩衝地帶,不打地面戰爭,解決不了北部安全問題,而要徹底解決以色列生存問題,就得解決真主黨的後台伊朗。
面對以色列對真主黨的打擊和戰爭威脅,伊朗近期卻表現出罕有的「戰略定力」。無論是早前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Ismail Haniyeh)在德黑蘭被刺殺,還是黎巴嫩傳呼機爆炸(伊朗外交官亦被波及受傷),伊朗都曾揚言要報復, 但迄今卻未見行動。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Masoud Pezeshkian)近日在聯合國發言時,重點亦希望與西方重啟核協議談判。他甚至指以色列挑釁,是想將伊朗拖入中東全面戰爭。這或是因伊朗意識到,在美國多年制裁下,其國力已難承受全面戰爭。納斯魯拉被殺後,伊朗已感唇亡齒寒,其最高領袖哈梅內伊(Seyyed Ali Khamenei)為避「斬首」,甚至要轉移到安全地方,德黑蘭能否繼續「韜光養晦」存有變數。
正是對混戰一觸即發的擔憂,美國聯合另外10國和歐盟,提出黎巴嫩停火21天的倡議,透過談判讓以黎民眾返回家園。雖然美方稱方案事前已與以方溝通,但以色列卻誓言持續攻擊真主黨「直到取勝」,外長卡茲(Israel Katz)發文稱「(以國)北部沒有停火這回事」,總理內塔尼亞胡下令軍方「全力應戰」。
大選投票前一個月
開戰須防溢出效應
據報由於以聯合內閣的極右強硬黨派施壓,令內塔尼亞胡不能停火。此外,在加沙戰事持續近一年後,以軍雖聲稱殲滅哈馬斯九成軍力,但營救人質卻寥寥無幾,且令4萬多巴人死亡,國際壓力倍增,以當局需轉移國際國內注意力。而讓北部居民返回家園在國內獲廣泛支持,令內塔尼亞胡找到新的民意突破口。更重要的是,以色列擴大北部戰事,是希望打擊伊朗的勢力,甚至不惜將美國拖入戰爭,但這不符合拜登政府俄烏戰爭優先、重點在印太的全球戰略。因此,亦有分析認為,內塔尼亞胡擴大以黎戰爭,實際是在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助選」。
一般分析,以黎之間的地面戰很可能在一周至一個月內爆發,正值美國總統選舉投票前夕。這令民主黨政府左右為難,一方面不希望美國被拖落水,為大選添煩添亂,所以倡議21天停火,配合大選投票前的敏感時期;但另一方面,從加沙停火談判到今次以黎停火倡議,顯示美國對以色列控制力已大不如前,但保護以色列安全的國策和國內強大的猶太政經勢力仍難改變。沒有美國支援,以色列甚至打不起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所以,美國一方面倡議停火,一方面增兵中東,上周還批准一項87億美元(約678億港元)的軍援以色列方案,過去10天,美以防長先後5次通電話。
以黎戰爭升級,溢出效應不限於美國選情。以色列日前空襲敘利亞,波及有俄軍駐防的塔爾圖斯港(Tartous)。據報下月金磚峰會期間,俄羅斯將與伊朗簽署「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協議,令人關注中東、俄烏兩個戰場會否聯動。而在歷次以黎衝突中,中國駐黎南部的維和部隊曾多次遭以軍「誤擊」。日前,中國維和部隊營地730米外區域,再遭以軍炸彈襲擊。以黎戰事升級,駐黎中國維和部隊的安全亦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