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九一八事變93周年早上,深圳市日本人學校一名10歲日籍小學生在學校附近中刀死亡。今次是內地3個月內第二度發生針對日本人學校的襲擊,事件疑涉仇恨襲擊,在中日兩地民間激起強烈情緒。稚子何辜,兇徒暴行天理難容,然而紀念九一八「勿忘國恥」,跟日本學生遇襲是兩回事,內地愛國主義教育,也沒有叫人報仇雪恨血債血償。內地社交媒體上,有些人為了博眼球刷流量,散播陰謀論,諸如日本人學校有「不可告人勾當」等,然而極端民族主義絕非內地社會主流意識,內地當局需要表明態度,採取強而有力措施,處理網上仇恨言論,絕不姑息仇恨暴力。
日籍男童遇害案,深圳警方表示,疑犯無固定職業,當場被捕,惟未有交代犯案動機,只提及疑犯曾先後於2015年及2019年,涉嫌破壞公用設施及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被捕。外交部對事件表示遺憾痛心,強調這是前科者所犯的個別案件,日本政府則要求中方查明真相,確保在華日本人安全。事發後,百計深圳市民到現場送上鮮花哀悼,在華日企則要求日籍員工在公開場合要低調謹慎。
客觀理性反思日童慘劇
避免以偏概全看待問題
今年6月,蘇州亦曾發生襲擊日本人事件,一名男子刀襲正在等候日本人學校校巴的日本母子,校巴員工胡友平為保護學生犧牲。事隔3個月,內地又發生同類襲擊,官方兩次定性均為「偶發事件」。有網民和外媒將悲劇歸咎於內地民族主義和排外情緒。內地觀察者網則發表評論文章,形容舉刀襲擊婦孺的人是反社會分子,十惡不赦,不可能跟愛國扯上關係,但有些人把責任推到「仇恨宣傳」,甚至怪罪於中國愛國主義教育,轉移輿論焦點。事實上,上次蘇州慘案後,《人民日報》亦曾發表評論稱,沒必要將極端個案上綱上線,對中國的法治和開放作出歪曲誤讀。
社交媒體當道下,仇恨襲擊趨增,已成國際現象。在西方,不僅有仇回反猶襲擊,近年就連華人和亞裔黃種人也不時遇襲,三藩市有老華僑因為一再受襲捱打,為安全起見索性搬回中國居住;去年日本駐波特蘭總領事也遇上仇恨亞裔襲擊輕傷。新西蘭形象與世無爭,今年7月一樣發生仇恨襲擊華人案,一名16歲華人學生在巴士無緣無故遭中年婦人用鐵支隨機打傷。在日本,仇恨犯罪一樣惹來關注。前年4月,一名日籍男子闖入茨城縣一間韓國國際學校縱火,嚇煞校內學生,可幸制止及時未釀大禍;3個月後又有一名日籍漢擅闖大阪府茨木市一所韓國國際學校被捕,事後他供認目的是偷學生名冊,再循上面住址襲擊韓國人,當年《朝日新聞》也對仇韓襲擊破壞頻生表達關注。若說只有某些國家才有極端民族主義問題,明顯不是客觀論述。
社交媒體時代,很多網紅語不驚人死不休,不少網民亦愛圍爐取暖,留言不負責任,助長極端思想擴散,世界各地皆然。國際關係緊張下,仇恨言論在網上要得到注目,肯定比深入理性討論問題容易。個別人等受極端言論和思想影響,幹出暴力行為,傷害無辜,令人齒冷,可是渲染個別事件,以偏概全,亦非正確。
內地網絡輿情複雜,以如何看待日本為例,內地網民聲音便相當龐雜,否則也不會有反日、親日、哈日、仇日、精日(即精神上將自己視同軍國主義日本人、仇恨本民族的非日籍人群)等分類。政治上、文化上喜不喜歡另一國家,是很個人化的事。共青團曾在官方微博解釋,看日漫畫吃日本菜等行為是個人合法權利,不算精日,「欣賞國外優秀文化並不妨礙我們去熱愛自己的國家」。至於就事論事、理性地去批判另一個國家的作為,當然也不是「盲反」。
仇日和精日引起的反應特別大,原因是兩者的認知過於偏激和不講理,但絕不代表它們是社會主流。內地民眾會反對日本右翼謳歌軍國主義,也會堅持釣島主權,但極端仇日肯定不是大多數人的精神面貌。今年上半年,最受中國遊客歡迎的出境遊目的地是日本,日方數據亦顯示,期內訪日大陸遊客達306.8萬人次,佔總數17%,位居第二,同比增長幅度達到416%,更是首屈一指。如果仇日是內地社會主流,不會有這樣的數字。或許有人說這是「嘴巴硬但身體很誠實」,不過換個角度看,這正正顯示內地多數民眾都很理性,不會泛政治化地看待日本所有事物。
近代中國飽經外國侵略,內地當局重視愛國教育及歷史教育,但沒有叫人報仇雪恨血債血償;內地有很多抗日劇,但如果有留意串流平台熱播陸劇,當可知道這些抗日劇根本不入流,甚至因為劇情誇張而被當成笑柄。過去10多年中日紛爭迭起,有人認為內地官方對日「太強硬」、談太多「國恥歷史」,為網上仇恨言論及極端民族主義添柴加薪,然而一事還一事,國家在釣島和歷史問題上不能不企硬、對日本右翼政客支持台獨不可能不作聲。內地愛國教育一定有改進空間,不過話說回來,日本右翼至今仍在淡化侵華歷史,甚至否認南京大屠殺,若說中方提歷史是「宣揚仇恨」,難道取消紀念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或南京大屠殺,才是正確?
極端民族主義劃清界線
防仇外陰謀論迷惑人心
內地一些不負責任的網紅及博主,常以陰謀論宣揚仇日博眼球,例如暗示日本人學校有「不見得人勾當」,甚或「培養間諜」,云云,今年一再發生針對日本人學校的襲擊,不禁叫人懷疑是否與此有關。無論如何,日童兇案短期難免影響兩地民間情緒乃至人員正常往來。前年6月,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于洪君在公開活動表示,現時國家與外部世界關係複雜,國家對外政策不能被網上偏激意見所綁架,必須警惕打着愛國旗號的極端民族主義狂熱。仇恨言論荼毒人心,內地當局應該加強公眾教育,與極端民族主義劃清界線,同時亦應採取有力措施,阻止極端仇外言論在網上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