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中國政府宣布,就日本「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達成共識」。共識有四點,一是日本承認「將切實履行國際法義務」,二是日方同意中國有「獨立取樣監測」的權利,三是雙方同意就妥善排放問題「開展建設性對話」,四是中方將會在獨立取樣監測基於科學證據,「逐步恢復符合規准的日本水產品進口」。這四點共識必須從整體精神看,而且採取的措施是有次序的,不能只看中方將「恢復進口日本水產品」一點,否則就是以偏概全。「共識」是在中日關係解凍的背景下達成,但中國獨立監測核污水仍然是不能讓步的大原則。
日本一意孤行排放核污水
中美關係現轉機日本轉軚
日本2011年發生大地震及海嘯,造成福島核電廠損毀,日本以舉國之力,花了12年時間,都沒辦法解決核電廠產生的核污水問題,在存放核污水壓力無以復加情况下,罔顧排放核污水造成破壞生態環境,忽視鄰國受到核污水影響,一意孤行四次將核污水排放到海洋。
日本先是將未經處理的核污水排海,後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組成的專家,對處理核污水的方法和化驗經處理後核污水的污染程度發表報告,說明排放的核污水屬於可接受範圍。有理由相信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專家,是本着專業的態度和國際標準,審視日本的處理方法和化驗結果。然而,既然是符合國際公認標準,為何不讓承受核污染水影響最大的中國,單獨取樣和獨立化驗呢?
日本無視中國的強烈反對,將核污水排放到海洋,唯一的解釋,是日本的決定與做法,是基於政治考慮,大於對科學處理的態度。日本對待中國的政策,是仰仗美國撐腰,才敢於不顧中國反對,這個政治考慮的背景,是基於中美關係逐步走向低谷。而今美國多次派遣掌管外交與經濟金融的高級官員來華,緩和中美關係變差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日本才開始「鬆口」,與中方就處理核污水排放問題進行磋商,而且還就旅遊等議題重啟中日韓三方對話。
經過中日兩國政府十多次磋商,現在達成的共識,一是回應了中國反覆強調的要求,日本必須就排放核污水問題承擔國際義務,而今準備「切實執行」;二是「確保」中國作為利益攸關國,可以單獨取樣化驗;三是不再單方面採取行動,而是與中國進行「開展建設性對話」。日本的讓步,同樣是基於政治考慮,因為美國都願意跟中國對話,日本就更沒有一意孤行的底氣。
中國有沒有在原來堅持的大原則上退讓呢?上面三項原則,中國的立場是一貫的,現在宣布將會逐步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但觀乎公布的共識,還有一個大前提,就是經過「參與國的獨立取樣等監測活動實施後,基於科學證據着手調整有關措施」。參與國就是中國,也可能是更多的國家,獨立取樣和監測活動,目的就是讓調查的過程增加透明度,令調查結果更加可信。
中國承諾逐步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日本不能高興得太早,因為中國獨立取樣與化驗監測結果,還要看日本的配合程度,日本愈配合,監測的過程愈快。而中國「着手調整有關措施」的速度,也會有很多方面的考量,中國考量什麼,日本應該心知肚明。目前日本正在進行首相選舉,鹿死誰手有待揭曉,新首相的對華態度也有待觀察,所以這個逐步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的速度,也有可能存在變數。
中國恢復進口日本水產品
取決日本配合中國的態度
誠然,日本水產品在內地與香港,都有一定的支持度,若然能夠盡快恢復進口日本水產品,不少香港市民會感到高興。然而,保證國民送到嘴裏的必須是「無害」產品,是政府的天職。相信中央政府必定會在保障國民健康的大前提下,嚴格監測日本核污水的處理方法與過程,所排放核污水的輻射污染程度,的確符合健康標準,才會「着手調整有關措施」。而且監測的手段,也要公開,以便國際專家了解中國的做法是否符合國際標準。
中日雙方就日本排放核污水相關問題達成共識,時間剛好在日本學童在深圳遇害的第二天,無可避免令人懷疑這是中國對日本讓步的舉措。日本學童遇害是偶然因素,不可預測。而日本在美國恢復跟中國對話後,就妥善處理核污水排放問題上有所退讓,這是大趨勢使然。况且中日就此問題展開談判已經有一段日子,即使遇上日本學童的慘劇有可能是時間巧合,公布的共識,也不可能是「即興」的一蹴而就。
坊間對此有所猜疑,也無可厚非,只能用今後的事實來證明,兩者之間確實是時間巧合,所能提供的證據,就是中國在監測日本排放核污水問題上,所採取的處理方法,是否真的符合科學原則,所得出的數據,是否全面、真實和有效。日本在排放核污水問題要取信於中國,中國在逐步恢復進口日本符合標準水產品問題上,也要取信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