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內地家電龍頭美的集團來港招股,最多集資約35億美元(約270億港元),有望成為今年本港新股市場集資王。本港股市受高息環境及地緣政治影響,近年表現疲弱,首次公開招股(IPO)數量近月雖然有所回升,惟新股質素參差,融資規模亦小,新股「破底」散戶損手,更是屢見不鮮。中央早前宣布5項措施鞏固香港金融市場發展,明確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今次美的來港招股,是本港3年多以來規模最大的上市案,考驗投資市場胃納,招股反應倘若理想,相信可以鼓勵更多內地重磅企業來港上市,提振本港新股市場氣氛。
3年來最大型上市案
美的集資具指標作用
香港金融市場近年持續面對逆風,內地經濟放緩、外圍息口高企、中美鬥爭激烈、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無不影響市場投資意欲。港股持續低迷,新股市場表現當然也受影響。去年本港有73家新上市公司,新股上市數量同比減少17家;新股合計募資約463億港元,同比減少56%,IPO融資金額屬20年來最低,與2020年IPO近4000億港元(逾500億美元)的集資規模,更是差天共地。今年上半年,本港新股市場依然疲弱,上市新股有30隻,集資額為131億元,按年分別下跌9%及27%,若以新股數量計算,雖然全球排名第4,但以集資額計卻跌至第10,比去年上半年再跌4名。
踏入下半年,本港新股市場有轉趨活躍之勢,截至8月中,港交所累計完成43隻IPO,反映7、8 月新股上市步伐加快,然而融資金額偏小情况依舊,反映高息環境下,不少公司對上市融資仍然趨於審慎,傾向選擇較細的發行額。根據新近數字,今年以來,本港IPO集資規模不足200億港元(約25億美元),多間大型會計師行早前相繼調低本港全年IPO集資額預測,由年初預測的1000億元,下調到700億至800億元左右,有會計師更預測全年只有500億元。這次美的集團招股,最多集資約270億元,比起今年以來的總和還要多,也是2021年京東物流籌資36億美元以來,本港最大的上市案,對新股市場具有重要指標作用。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上月表示,本港作為集資平台,IPO表現並非唯一衡量指標,例如早前多間大型公司均發行可換股債(CB),再融資金額達到上千億港元,當中一些大型再融資項目,更不乏來自歐美地區的投資者。惟無論如何,本港新股市場表現,確實有待提振。中美鬥爭激烈,華府要削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另一邊廂,中央則強調香港之於國家的作用,支持香港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今年4月,中證監公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鞏固香港金融市場發展,其中一項措施,正是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來港上市,而美的集團則是新措施公布以來,最重磅的來港上市龍頭企業。
美的1980年代以電風扇打入家電市場,之後擴展至冷氣機、洗衣機、雪櫃等領域,成為內地著名白色家電企業。近年中央整頓內房市場,消費需求疲弱,家電市場亦受影響,然而美的去年收入仍達3737億元人民幣,純利337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3%,無論按收入及銷量計,均是全球最大的家電企業;論股價,美的A股今年也逆市做好,累計升逾16%,市值達到4442億元人民幣。美的其實早於去年已公布來港發行H股的計劃,經過差不多一年時間,終於水到渠成,唯盼可以打破本港新股市場悶局。
招股反應受關注
市場信心待提振
美的H股招股作價較A股折讓最多約兩成半,有證券業關注,本港股市氣氛仍差,美的上市集資規模大,市場未必能完全吸納。美的招股反應如何,有待觀察,然而值得留意的是,美的手頭並不缺錢。截至6月底,集團持有現金達515億元人民幣,對美的而言,來港上市屬策略決定,既能增加融資渠道,也有利向海外拓展市場。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超級聯繫人」角色突出,絕對有能力吸引更多內地龍頭企業來港雙重上市。市場近期盛傳,繼美的之後,內地快遞商順豐也會短期內在港公開招股,集資額料達10億美元。倘若美的招股反應理想,相信可以為市場注入強心針,鼓勵更多內地龍頭企業來港上市。
去年以來,港交所推出多項措施,提振新股市場表現,包括推出特專科技公司(俗稱18C)上市機制,為未有盈利能力的特專公司提供上市集資渠道,首隻特專股晶泰科技早前已上市,預料稍後陸續有來。當然,本港新股市場若要重拾火紅,關鍵仍取決於內地經濟好轉,現時內地需求仍然疲弱,企業缺乏業務擴展機遇,上市集資意欲自然較低。過去數月,本港IPO市場雖有回暖迹象,惟新股質素參差,上市後旋即跌穿招股價者為數不少,股民經常損手,對新股市場信心難免受到影響。有市場人士關注小型IPO頻頻出現多倍超額認購、首掛後卻急跌的情况,港交所正研究優化新股價格發現流程,並諮詢業界意見,期待當局提出有效方案,令新股價格發現機制更公平有效,加強投資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