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昨日宣布,將與泰國企業合作,在當地應用香港綠色交通技術,5年內建設超過1000個電動車充電設施服務站,首階段250個設施料可於明年年中完成。港投公司期望,隨着香港綠色科技「出海」到泰國,可以創造更多應用場景和案例,讓香港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在東南亞地區發揮示範作用,加強香港綠色科技產業在區內的引領地位。港投公司成立近一年,動作頻頻,繼6月投資首個創科項目後,已落實3個投資項目,現在更投資海外,積極進取,成果令人期待。
據港投行政總裁陳家齊表示,今次合作可令泰國電動車基礎設施更有效率和普及,亦代表香港科技和人才獲得海外市場認可。她又稱,合作的Spark公司有望在2026年成為泰國三大電動車充電品牌之一。財政司長陳茂波致辭時亦稱,項目展現香港的綠色科技能力,強化香港成為國際綠色科技與綠色金融中心的願景,並在引導資金推動企業和項目上發揮重要作用。
泰電動車市場發展迅速
港投項目或有協同效應
泰國一直是東南亞汽車組裝和出口中心,去年的汽車產量居東盟之首,佔東盟10國總產量43%;汽車銷量則僅次於印尼和馬來西亞,是東盟第三大市場。泰國近年銳意拓展電動車產業,對不同電動車定價給予補貼,去年純電動車銷售量大增近7倍,今年首季電動車銷量逾2.4萬輛,按年增長逾33%,其中中國電動車在當地市佔率逾75%。內地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在東南亞的首間電動車工廠上月初在泰國落成,投資4.9億美元,年產能為15萬輛。數據顯示,泰國是比亞迪最大的海外市場,今年首季比亞迪在泰國電動車市場佔有46%份額。而「哪叱」和「長城汽車」等中國車廠,亦已在當地生產電動車。泰國銷量最大的電動車頭5個品牌中,4個是中國品牌。
泰國有意在2025年成為東盟電動車生產重鎮,預計2030年250萬輛汽車總產量中30%為電動車,並到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而當地電動車與充電設施之比是19:1,遠低於全球其他主要地區常見的10:1。可見港投公司進軍當地電動車充電設施,正逢其時,大有可為,市場潛力巨大。而且與內地新能源車企進軍海外市場的策略,相互促進,具有協同效應。
港投公司從創立之初,已揀選硬科技、生命科技及新能源科技3條「賽道」,並全速推進投資項目落實。從之前投資的主打AI科技的「獨角獸」思謀科技、聚焦生物科技的百圖生科、着力大模型機械人的Galbot,到今次研發智能出行汽車充電技術的Spark公司,都可清晰看出其投資取向,既要確保項目有中長期回報,「守好政府個荷包」,同時亦需驅動創科生態圈及產業發展,長遠帶動及提升香港競爭力和經濟活力發展。既要求回報,又取之有道,兩個任務並不矛盾,更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良性循環。
曾經被視為「港版淡馬錫」的港投公司,根本有別於淡馬錫之類的主權投資基金,並非被動式投資於一些具戰略性的行業,例如銀行、電訊、金融、運輸等等,只在投資後等相關企業上市或收息。而是會在投資的同時,直接「落場」在企業董事會佔一席位,監察甚至引領其發展,配合政府政策,協助構建創新生態圈,支持創科發展。與其以有限的資金入股那些發展成熟的大企業,獲得比例不高、沒有話語權的股份,不如選擇入股初創企業,整體潛在回報更好,對香港創科業的帶動作用更大。
港綠色科技具優勢
海外可增應用場景
陳家齊昨日在啟動儀式上致辭時就提到,作為「耐心資本」,港投公司除了在中長期尋求合理的財務回報,更重要的是要提升香港的長遠競爭力及經濟活力,並且致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支持創新科技及策略產業等發展。既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又符合港投公司的能力和香港的實際需要。
2022年12月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創科藍圖》),提出聚焦發展香港具競爭優勢的科技產業,當中就包括新能源科技產業。而適用於香港的綠色科技領域優勢技術,就包括新型儲能技術、快速充電與無線充電、電池材料創新及回收等。由創新科技署管理「創新及科技基金」下有關支持研究及發展的計劃,至去年已批出約130項與綠色科技相關的研發項目,資助總額約4億元。港投公司的海外出擊,可以為香港的綠色科技優勢,創造更多的應用場景及市場規模。
港投寄望今次泰國合作能為海外應用創造有利條件及可複製的案例,從而令日後的投資可受惠於這些網絡及經驗,加快開拓海外市場,並在東南亞建立蓬勃的創科生態圈及產業鏈。而今後的投資更不限於東南亞,而是擴展到世界其他地方。其實,只要將視野擴闊,無論是東南亞還是中東,甚或中南美洲,在當今世局變幻的大背景下,都蘊含大量商機。惟投資之前必須做足功課,特別是對當地的投資環境安全狀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既要積極進取,又要穩紮穩打,才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