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上周選擇明尼蘇達州長沃爾茲作為競選搭檔後,兩人隨即連袂穿州過省,馬不停蹄地展開競選拉票活動。一般認為,儘管沃爾茲無法在關鍵的游離州為賀錦麗帶來額外的支持票,但他符合歷來總統候選人選擇搭檔的首要條件:安全與平衡,屬於「最安全的選擇」。不過,雖然他在地理、種族、性別等方面有助與賀錦麗「平衡」,但兩人在意識形態的政治光譜方面卻區別不大,依然易受共和黨陣營攻擊。而沃爾茲特別的中國經歷,在當前美國政治環境下,更可能成為他的軟肋。
沃爾茲(Tim Walz)出生於中西部小鎮,是一名退伍軍士長,曾做過高中教師和欖球隊教練,2006年步入政壇。他曾在民主黨勝算較低的鄉村地區成功當選聯邦衆議員並連任12年,是國會有史以來軍銜最高的退役軍人,2018年當選明尼蘇達州州長,2022年成功連任。沃爾茲的中西部男性、白人、聯邦眾議員、地方經驗,正好與賀錦麗的西岸女性、少數族裔、聯邦參議員、無地方執政經驗,形成完美互補。而且他在政治上安全平衡度頗高,政治光譜屬「溫和左派」,不僅受鄉郊選民歡迎,亦獲民主黨進步派和溫和派支持,成為保持黨內團結的「最大公約數」。2016年一項研究顯示,在427名國會眾議員提出法案時,可能吸引對立政黨議員支持的排名中,沃爾茲排名第七。更重要的是,沃爾茲在各項選舉中從未落敗過,是勝選的「吉祥物」。與兩名潛在對手相較,他既不會像賓夕法尼亞州長夏皮羅(Josh Shapiro)般因支持以色列而被黨內左派杯葛,亦不會如亞利桑那州長凱利(Mark Kelly)般不受工會歡迎,爭議最少。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揀副總統要爭議少
沃爾茲雖然溫和低調,在全美公眾的知名度不高,但他憑藉對網絡潮流的了解,能用貼地親民的語言談論政治,令他在互聯網上快速「竄紅」。在成為副總統候選人之前,他社交媒體用「怪異」(weird)一詞形容特朗普、萬斯二人組,引發極大共鳴,亦幫助沃爾茲提高知名度。
明尼蘇達州本來就是民主黨的票倉,選擇沃爾茲似乎不如選擇游離州的夏皮羅更具效益,以致特朗普陣營在獲悉賀錦麗搭檔人選後「鬆了一口氣」,認為是收到「大禮」。惟從歷史上看,副總統候選人很少出自游離州,1996年以來只有兩人。可見這個人選的傳統角色就不是打前鋒,而是鞏固陣營內部的後衛。
沃爾茲早年曾參加哈佛大學義工計劃,到廣東佛山執教一年後與中國結緣,曾經30多次到訪中國,「走遍大江南北」。在2016年中美貿易戰開始時,沃爾茲還主張與中國實現貿易談判正常化,並對貿易戰阻礙明州出口表示擔憂。今年3月20日,他在明州還與到訪的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趙建會面,表示很高興看到兩國元首三藩市會晤取得重要積極成果,希望雙方交流合作不斷發展。但在現今美國政治環境下,他的這些經歷成為易受對手攻擊的軟肋。
在沃爾茲獲得副總統提名後數小時內,就被共和黨人標籤為「親中人士」,要他解釋「與中共35年的不尋常關係」。而維護他的輿論,則列舉他曾會晤達賴喇嘛、黃之鋒,發起決議紀念「六四」20周年,以及曾任「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9名成員之一,來證實他對華態度強硬。
中國經歷職務行為
難影響美對華政策
客觀來看,無論是來中國做教師,還是支持國會反華議案,乃至促進明州對華出口,沃爾茲所作所為都屬「職務行為」,符合政治正確。未來他即使當選,作為副總統,其外交話語權也有限,對美國對華政策影響微乎其微。近年在美國,對華強硬已經成為兩黨少數共識之一,沃爾茲為求自保,可能要比做議員時的對華態度再強硬百倍,才能洗刷「親中」之名。外交部發言人在回答記者有關沃爾茲中國經歷的提問時亦以大選是美國內政為由,拒絕評論。
儘管賀錦麗選擇沃爾茲是打「穩陣牌」,但他亦並非無懈可擊,除了「親中派」的軟肋外,他在州長任內的一些作為,如平息2020年黑人弗洛伊德遭警察虐殺引發暴力抗爭,沃爾茲就被指反應遲緩;新冠疫情期間,他推行的嚴格防控措施亦遭人詬病;他推行的一些「進步政策」,如允許未成年人接受變性手術、支持男性跨性別者參加女性體育賽事、向非法移民頒發駕駛執照、大幅削減對警察的撥款等,都曾惹來爭議。特朗普陣營更將賀錦麗與沃爾茲稱為「美國歷史上最激進的左翼二人組」。
賀錦麗臨危受命,雖然加快了競選節奏,競選期縮短亦幫她避過了在初選階段的負面攻擊,但也令她不夠時間改變選民對拜登施政的不滿。民調領先,意味其與選民的「蜜月期」仍未結束,惟困擾引發民衆不滿的經濟、移民、以巴衝突等問題,並未改變。未來三個月,從賀錦麗與特朗普的首場辯論,到特朗普的官司問題等,不確定因素仍多。最後的贏家恐怕並不意味受到民衆更多支持,只是表明其對手遭到更多反對,今年的美國大選仍是一場負面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