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社評:機場混亂旅客受罪 資訊發放透明不足

【明報社評】機場電腦系統昨晨故障,影響大批旅客,有人更趕不及上機。本港航空業剛踏上疫後復常之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有待重拾,這次機場混亂事件,雖未至於嚴重損害形象,但千計旅客在機場徬徨無助乾着急,感受一定不好,當局必須避免再出亂子。今次事件中,機管局在資訊發放方面,明顯存在缺失,局方強調發現系統出問題後,有盡快通知所有航空公司,惟並沒有立即對外公布,直至數小時後系統恢復運作,才作簡單說明,很多受影響旅客遲遲不知出了什麼問題,感到蒙在鼓裏,局方做法有欠透明,應變處理手法同樣需要商榷。

重振航空樞紐關鍵期

混亂事故不利省招牌

本港航空業冰封3年,最近終於重現生機。根據旅發局初步數字,上月訪港旅客約為146萬人次,按月增加兩倍,更是2020年2月以來單月訪港旅客人次首度突破百萬。國泰航空亦表示,上月載客量約為111.5萬人次,按年大升近35倍。機場由疫下冷冷清清,變得熱鬧起來,象徵航空業逐步復常,可是昨天早上機場擠滿人群的情况,卻不是什麼好消息。很多準備出境的市民及旅客,來到機場才發現原來出了狀况,登機櫃位大排長龍。有乘客表示清晨6時抵達離境大堂,原有登記櫃位未能運作,排隊約一個小時後,又要轉到其他櫃位辦手續,現場職員解釋是「電腦故障」。有乘客則表示,由於未能及時辦好手續,趕不及上機,只好急急重新安排機位出發。

根據機管局昨晚最新說法,是次機場混亂,原因是工作人員凌晨做定期網絡系統測試期間,發現系統出現異常,電腦信號不穩,為穩妥起見,決定早上6時重新啟動系統,機場南面離境大堂(南場)A至E登機櫃位無法如常運作。機管局人員早上7時15分左右找出問題原因,並於8時開始陸續恢復櫃位登機系統,惟因遇上早上航班出發高峰期,導致旅客「需要等一段時間」,局方為造成旅客不便致歉。

機管局昨早提到,機場登記系統9時15分已全面恢復正常運作,然而因為系統故障而聚集的人龍,還要再過好一會才得以疏導,換言之,事故對旅客造成的影響,前後至少4小時。局方聲稱只有5班離港航班受事故影響,延遲起飛不多於30分鐘,但那只是截至早上8時開始恢復運作時的數字,若按本報統計,由凌晨5時許至9時15分,有12班機延遲超過30分鐘。

香港國際機場1998年投入服務,除了「搬家」初期大亂,甚少因為系統故障出亂子。昨天機場混亂情况,雖未至於災難級,但數以千計出境旅客受影響,也是不爭事實。旅客們遲遲未能辦理登機手續,只能乾着急,心情忐忑並不好受;轉機客需要「機駁機」,任何延誤甚或錯過登機,隨時要蒙受金錢及時間損失。香港疫下封關多時,航空樞紐地位失色不少。航空評級公司Skytrax最新公布的2022/23年度最佳機場排名,新加坡樟宜機場奪冠,香港國際機場則下跌13位,排名33,與疫前位列第6相差甚遠。雖然最近機場出入境人次均見顯著反彈,但也不過是疫前三成多水平,仍須加倍努力,現在正是關鍵時期,機場混亂會影響旅客及外界觀感,不利香港重新刷亮國際航空樞紐這招牌,類似今次的事故,絕對不能再發生。

醫局機局相繼捱批

資訊發放須更透明

機場等重要基建,一般而言都有後備系統,確保主系統一旦出事,也可以繼續運作。機管局亦稱,昨天凌晨所做的定期系統測試,目的正是測試當系統一個「交換器」(switch)不能運作時,第2個交換器能否隨即「接力」。根據局方所言,測試證明交換器「交接」正常,云云,可是從結果來看,昨天清晨就是出現了兩個多小時混亂狀態,南場A至E登機櫃位運作不了,這肯定是不應該出現的狀况。局方有責任解釋清楚,更要汲取教訓,避免再有同類事故。

另外,機管局的資訊發放工作,亦有檢討必要。機管局強調,清晨5時45分知悉問題,約6時啟動預案,通知所有航空公司,以及安排旅客使用北面離境大堂(北場)及其他登記行段,設法減少影響。不過另一邊廂,很多受影響旅客均表示,他們早上抵達機場後,只見人山人海,局方未有任何公布。直至早上10時,局方才首度公開交代;及至晚上進一步交代詳情,局方也只是選擇跟個別媒體說明,而非召開記者會公告天下。

任何涉及公眾的重要服務,一旦出現了不尋常情况,都應該盡快廣發信息,讓服務使用者及早打算,又或至少有心理準備;等到旅客來到機場,四處探問才知系統故障要排長龍,肯定不是理想安排。由公院墜物到今次機場混亂事件,醫管局和機管局的資訊發放表現皆惹批評,其他公營機構和政府部門,需要引以為鑑。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