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美國矽谷銀行(SVB)「爆煲」掀波瀾,短短數天先後有3間銀行倒閉又或要聯儲局施援,至於矽谷銀行英國分支,則由匯控當「白武士」拯救。矽谷銀行倒閉,一大原因是聯儲局急步加息遏通脹,導致美債大跌,銀行持有的美債資產價值急貶,流動性不足無法應付擠提,不排除還有更多中小型銀行面臨類似問題,危機會否升級,需要密切留意;事態會否影響聯儲局息口政策,同樣惹人關注。匯控利潤主要來自包括香港在內的大中華市場,今次收購矽谷銀行在英分支,卻大有為英國政府執行「國家任務」意味,1英鎊象徵式收購背後,原來還要額外注資20億英鎊,未見即時好處卻要先背起風險,這樣的交易是否化算,值得商榷。
美銀行經營環境惡化
危機會否擴大須觀察
矽谷銀行客戶主要是科技、初創及風險投資公司,去年底總資產約2090億美元,存款總額約1757億美元,是全美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爆煲,之前並無明顯徵兆,來得又快又突然,上周中傳出巨額虧損需要集資後,股價開始急瀉,由於資不抵債,周五遭監管部門下令關閉,成為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最大宗銀行倒閉事件。
矽谷銀行倒閉,跟近兩年美國貨幣政策逆轉有密切關係。金融海嘯後,聯儲局量化寬鬆「印鈔」托市,矽谷初創企業受惠於超低息環境,借貸並無多少難度,及至2020年疫情爆發,聯儲局更猛力向市場「泵水」,單計2021年,矽谷初創企業便取得3300億美元融資,當中不少錢都存入了銀行。2021年中,美國疫下重開,聯儲局最初低估隨之而來的通脹壓力,去年3月才開始急步加息,矽谷初創開始「手緊」,要從戶口不斷提款應付各類開支;另一邊廂,矽谷銀行之前把大量客戶存款,投資於美國政府長債,以為這是穩陣做法,惟息口急升令美債大跌,銀行資產價值急貶,當客戶得悉矽谷銀行有集資壓力後,更加急於從戶口提款,銀行不堪擠提,終以倒閉收場。
2008年金融海嘯,導火線是大型投行雷曼倒閉。事後美國監管當局將焦點放在一眾「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對於中小型銀行,跟進未算很緊,直至矽谷銀行爆煲,才如夢初醒。面向加密貨幣行業的Silvergate銀行上周初倒閉,矽谷銀行爆煲更重擊市場信心,多間中小型銀行受壓:Signature Bank作為虛擬貨幣行業主要銀行,資產規模逾千億美元,一天內面對數十億美元擠提,無力應付,結果步上矽谷銀行後塵,遭當局接管,成為金融海嘯後第二大銀行倒閉事件;第一共和銀行及時得到聯儲局數百億美元注資,聲稱有能力滿足所有存戶要求,但股價仍一度暴跌六成。
矽谷銀行出事,問題核心在於流動性不足無法應付擠提,美國當局應對危機的策略,就是一邊接管出事銀行,一邊保證存戶可以取回存款,以免擠提壓垮銀行。有關做法對於穩定人心,雖有一定作用,然而說危機解除,恐怕為時尚早。說到底,跟矽谷銀行有相似操作的中小型銀行,究竟有多少間,仍是一個謎。因應美國一周內有3間銀行倒閉,評級機構穆迪昨晚將美國銀行體系的展望由穩定轉為負面,以「反映經營環境的急速惡化」;著名對冲基金經理Bill Ackman更警告,雖有聯儲局出手,但可能還有更多銀行會倒閉。就算幾間「大到不能倒」的銀行繼續屹立,倘若愈來愈多中小型銀行爆煲,美國民眾對銀行體系的信心,無可避免會因而動搖。
倫敦照顧創科企業
匯控收購「服務國家」
矽谷銀行在美國以外有不少業務,驚傳爆煲後,其英國子公司亦面臨破產。英倫銀行與英國財政部協商介入,匯控周一發出通告,宣布以1英鎊的象徵式代價,收購英國矽谷銀行。匯控總裁聲稱,這次收購有助加強該行服務初創等快速增長企業的能力,惟並未交代更多資料,當時已有分析關注,象徵式作價可能反映英國矽谷銀行存在其他問題,事實亦證明有關推測正確。大半天後,外媒披露,匯控與投資者舉行電話會議,表示要給英國矽谷銀行注資,以維持其業務運作如常,金額估計至少要20億英鎊(190億港元)。誠然,相對於匯控市值逾萬億港元,190億元算不上什麼,但匯控股價昨天顯著下挫,卻很能說明投資者的看法。
英國矽谷銀行跟當地很多創科企業有業務往來,一旦倒閉會打擊當地科技產業,並有可能增加英國小型銀行的流動性風險。英國財相侯偉俊明言,促成出售英國矽谷銀行交易,是要實現英國政府「照顧當地科技產業的承諾」,外媒還披露,有其他財團出價比匯控高,但當局考慮後認為匯控是較穩定的買家。匯控標榜植根香港和亞洲,但說到最後還是一間英資銀行,這次收購英國矽谷銀行,匯控強調具有「戰略意義」,但摩根大通分析報告卻直指,看不到匯控與矽谷銀行有明顯協同效應,收購行動說白了就是為英國國家利益服務。這是一個不能不在意的政治現實。
美國接連有銀行倒閉,投資者猜測聯儲局快將停止加息,不排除息口再加多四分之一厘後便見頂,並於稍後開始減息。近半年美國通脹雖見放緩,但相對仍屬偏高水平。聯儲局短期內叫停加息,通脹會否復熾,惹人關注。聯儲局既要遏抑通脹,又要支持經濟增長、確保銀行體系穩定,只是顧此容易失彼,未來息口政策,會否頻頻在這兩個目標之間搖擺、兩頭不到岸,需要密切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