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社評:楊紫瓊封后未忘香港 本地影業重生要圖強

【明報社評】馬來西亞女星楊紫瓊以電影《奇異女俠玩救宇宙》,在美國奧斯卡封后,香港是楊紫瓊揚名之地,特區政府亦有道賀,形容她的成功「彰顯香港電影圈的實力」。美國電影界白人主導,少數族裔封帝稱后,少如鳳毛麟角,《奇》片以美國亞裔家庭為背景鋪陳故事,連奪大獎殊不容易,楊紫瓊從影數十載首度封后,更是可喜可賀,不過值得留意的是,美媒普遍稱呼她為「首位亞裔影后」,甚少突出其華人身分。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電影業在華人世界吃香,匯聚各方人才,楊紫瓊見證了這段歷史,然而香港電影業早已今非昔比,這兩年靠本土情懷撐起,涅槃重生前路漫長,無論業界和港府都要加倍努力。

美奧斯卡首位亞裔影后

見證香港世界影業變遷

楊紫瓊從影近40年,由馬來西亞選美冠軍到香港武打女星,再成為荷李活知名女星,最終在美國奧斯卡封后,寫下歷史一頁,她的演藝生涯,本身就是非常勵志的故事。楊紫瓊拍過很多電影,但之前從未得過最佳女主角或女配角榮譽,她憶述在港從影歲月,還提到曾被同行批評演技無進步,這次封后無疑肯定了楊紫瓊的演技及多年努力;演藝界兩性不平等,比起影帝級演員年逾六旬一樣可獲片商青睞,女演員年華老去,當女主角機會也愈來愈少,楊紫瓊亦稱,近年不少圈中人認為她應該退休。她在花甲之年封后,相信亦為很多年長女影星吐了一口烏氣。

1990年代尾,楊紫瓊進軍荷李活,她和周潤發有份主演的電影《卧虎藏龍》,亦曾得過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當年荷李活就是世界電影業的中心,人人都希望進軍荷李活,《卧》片得獎被譽「華人之光」。20多年過去,世局劇變,影業亦然。荷李活電影在世界雖仍佔領導地位,但已不再那麼一面倒。在亞洲,中日韓電影業不斷壯大,也有很多香港電影人選擇到內地發展;在美國,疫前已有評論關注荷李活創意減弱走下坡,2020年疫情爆發重挫美國電影業,中國還連續兩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市場。若說當年《卧》片見證全球化下亞洲華人影藝精英將中國文化元素帶到荷李活,《奇》片本質就是一套有關美國亞裔的美國電影。楊紫瓊封后與《奇》片的成功,需要放在這一背景下看待。

這幾年中美鬥爭激烈,美國輿論視華為敵。這次楊紫瓊封后,美媒多稱呼她為「首位亞裔影后」,甚少突出其華人身分。當然,《奇》片成功對美國亞裔而言確是突破,楊紫瓊得獎致辭亦提到,希望為亞洲女演員打破荷李活「無形玻璃天花板」,讓未來奧斯卡出現更多亞裔面孔。不過話說回來,歷年美國奧斯卡雖偶有一些噱頭十足兼「政治正確」的大獎得主,但話題冷卻後還是一切照舊。2002年,黑人女演員荷爾巴莉美國奧斯卡封后,當年也有很多「黑人打破玻璃天花板」一類美言。20年過後,荷爾巴利卻說,封后並無帶來什麼改變。《奇》片和楊紫瓊取得的佳績,可以推動到多少轉變,還得走着瞧。

楊紫瓊在香港展開演藝事業,她得獎致辭時,亦有提及香港,「讓我可以站在你們肩上」,走到現在這一步。特區政府文體局長恭賀楊紫瓊,形容她獲獎實至名歸,同時亦「彰顯香港演員和香港電影圈的實力」。楊紫瓊感言提及香港,反映她是念舊情的人,惟無可否認的是,她來港拍戲時的港產片黃金年代,早已一去不返,若說「彰顯實力」,予人感覺更多是「過去式」。

1980、90年代,香港電影界人才輩出,經典作品數之不盡,風靡華人世界,就連日韓等地也有不少粉絲。當年香港作為亞洲其中一個影視流行文化中心,吸引到各方各面人才來港發展,楊紫瓊不過是其中之一,然而踏入21世紀,當鄰近地區不斷發展流行文化產業,香港電影業卻停滯不前,逐漸被邊緣化,特區政府支援杯水車薪,本地電影業競爭力不斷下降,匯聚人才能力亦大不如前。近年香港經歷巨變,流行文化產業這兩年有起色,某程度是靠本土情懷撐起,若要進一步壯大,重拾昔日亞洲夢工廠的光輝,必須提升綜合實力。特區政府要有長遠且積極的流行文化產業政策,倘若支援電影業的措施,仍停留在讓多些電影人有工開、出錢支持一下電影拍攝,很難有重大突破。

彰顯昔日港影圈輝煌

放眼未來提升競爭力

今屆美國奧斯卡,韓國導演朴贊郁執導、香港女演員湯唯有份主演的《分手的決心》無緣問鼎任何獎項,就連一些西方電影人也為《分》片感到不值,惟正如英國版《君子雜誌》主編Alex Bilmes所言,美國奧斯卡從來不是為表揚每年美國或全球最優秀電影而設,更大程度是為了幫荷李活主流電影向全球促銷,2020年韓國《上流寄生族》奪最佳電影,乃是異數中之異數。美國奧斯卡頒獎禮之前一天,《第十六屆亞洲電影大獎》在香港舉行,《分》片連奪3獎取得佳績,湯唯封后,梁朝偉則憑《風再起時》封帝。亞洲電影有能力自成一家,毋須仰人鼻息,香港電影業奮發圖強,依然有希望重拾輝煌。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