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每一個科技革新都向人類提出靈魂拷問,而科技革新給所有產業帶來的變革,不會等待人類思考的結果,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產業的生產模式,以至引發法律及倫理等問題的巨大挑戰。ChatGPT的橫空出世,其意義被認為可以媲美互聯網和個人電腦的普及。特區政府計劃成立委員會,研究政府的應對措施,而首當其衝的教育界,即時採取臨時封禁手段,並着手研究長遠對策,但真正的挑戰在於創新教育理念。
ChatGPT是搜尋器還是作弊器
大學管理層教師和學生無共識
ChatGPT是人工智能的一種,依據海量級的數據,能夠通過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與使用者對話,做到像人類聊天般交流,甚至能按使用者提出的問題,完成撰寫郵件、視頻劇本、文案、翻譯、代碼、論文等任務,其「兄弟」DALL-E甚至可以生成影像和藝術品。去年11月在美國面世,短短3個月便吸引了過億個活躍使用者。
這個革命性的創新,被形容為技術爆炸,帶來產業爆發的趨勢將勢不可當。ChatGPT引起全球廣泛關注,是有大學生用這個機械人對話程序生成的答案交作業,連教授也無法識別並非人類的作品,隨即引發立場迥異的反應,一方認為應該全面封禁,另一方則認為要與機械人共存,一時間莫衷一是。
各大學與研究機構迅速申明立場,毫無爭議的是,ChatGPT不能作為論文的聯名作者,一些大學聲明不能接受ChatGPT提供的答案作為提交作業或論文的依據,更多的大學則認為,ChatGPT提供的材料若沒有引述來源,將會被視為抄襲。香港大學在上周發給全校師生的郵件中表示,鑑於目前在學期中間,變動空間不大,臨時措施是,禁止在課堂和作業上使用ChatGPT或人工智能輔助工具,同時,港大將開展師生廣泛參與的辯論,以決定大學的長遠對策。
技術革新引發教育界一時間缺乏共識並不稀奇,香港中學曾經一度不准學生帶計數機入考場,現在還有大學教師禁止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ChatGPT對於某些範疇的問題,的確能夠給出「完美」的答案,令人難以察覺機械人的模仿能力,十足是人類口脗與思維,而且由於參考了大量數據,旁徵博引更「勝人一籌」。但對於較為曲折或者個人化的問題,ChatGPT往往會給出啼笑皆非的荒唐答案,歸根結柢機械人並非人。美國密歇根州一間大學,因應該州發生校園槍擊案,用ChatGPT生成的致學生的一封信,被學生指斥學校沒有提到提供安全環境的責任,卻要求學生互相包容,是沒有「人性」。
ChatGPT對大學造成的最大衝擊是抄襲問題,對於ChatGPT究竟是傳統的資料搜尋器還是作弊工具,大學管理層、教授之間以及學生之間各有不同的理解。提倡封禁一方認為,ChatGPT除了搜尋資料之外,還能組織資料生成系統答案難以識別;反對封禁一方則認為,既然大學有一套完整的懲罰抄襲制度,只要在作業或考試答卷上清晰引述資料來源,為何不能引述ChatGPT提供的論據?現時大多數大學要求禁止的,是不加引述使用ChatGPT的資料,但ChatGPT「過人」之處是其學習功能,只要反覆學習改進,其生成的答案可能會變成人類都無法想像而成,甚至連其他人工智能程式也無法識別。
百年大局變化充滿挑戰機遇
教育改革需要改變思維模式
其實,自從有了計數機,學校再要求學生背誦九因歌就沒有很大意義,自從互聯網搜尋器能夠提供包羅萬有的資料,大學再只顧傳授知識,要求學生按照教科書提供的資料,以及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在考試時給出標準答案,這套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模式就有改革的必要。若然考試的考題,ChatGPT能夠輕易提供標準答案,只能說明考題或者作業的功能,沒有刺激學生開動腦筋去思考、辨析,然後給出個人觀點與邏輯論據。
人類將來能否超越人工智能,相信暫時誰也無法給出肯定的結論,但學生將來在職場,要在人工智能廣泛應用的環境下工作,則是無法扭轉的局面。大學教育的目標與責任,現時應該開始改變模式,培育學生思辨能力、邏輯思維方法,而不是簡單理解知識的內容,因為這個部分是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的。
ChatGPT是人工智能革命性的新產品,目前在大學引發的是處理抄襲問題,在社會和商業上更大的問題,還有產權、法律責任、倫理問題,甚至跨國文化差異等等,不可能「問道於盲」,去找機械人解決機械人產生的問題,而是必須依靠人類的智慧去解決,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需要一套改革教育模式的革命性思維。
香港的大學管理層,具備技術知識,又了解國際學界的慣例,相信能夠找出妥善解決ChatGPT引發的抄襲難題。香港面臨百年大局變革,包括技術革命、產業結構和國際格局變化,教育理念的轉變,如何能夠適應並且迎合大局變革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才是值得深刻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