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公立醫院醫療事故頻生,醫管局去年成立的「系統管理檢討委員會」指公院存在權責不清問題,並提出31項建議。檢討委員會成員雷兆輝昨日稱,事故發生後不應只責罰個別員工,會責成質素安全部門及人事部門訂立既定程序,以公平反映事故責任。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黃立己稱,就高層問責設立的框架會交到醫管局大會審議,隨後於本月公布。
按性質定責任 系統問題不罰醫護
醫管局昨再就去年發生多宗醫療事故交代檢討進度。雷兆輝稱,醫護人員過往對呈報事故感憂慮,他認為發生醫療事故後隨即責罰員工並非好事。委員會建議訂立程序,採取「平衡問責」方式,亦即由個人及機構共同承擔責任,希望醫護願意面對事故。
雷兆輝稱,外國就醫療事故有清晰機制界定事故責任,認為本港可仿效,按事故性質及程度界定,例如屬人為錯誤、危險行為、鹵莽行為等。他說會責成人事部、質素安全部門溝通並訂立程序。黃立己表示,設立新制度下,各主管需接受一定培訓,人力資源部亦需參與。
問責方面,雷兆輝舉例,如事故程度並非嚴重,涉事醫護人員即時呈報並承擔責任,可作書面紀錄;但如事故性質嚴重,或需在人事程序上反映;如涉系統性質問題,就不應由涉事醫護負責。
高層問責框架月內審議
委員會早前亦建議,醫管局就高層問責制定框架,將安全指標納入表現評核。醫管局早前表示,正研究檢討薪酬制度,據了解,醫療事故亦會納入制度考慮之中。黃立己說,醫管局轄下另一個委員會本月會提交建議至醫管局大會審議,之後再向公眾公布。
臨牀指引1/4重疊 盼中央管理簡化
醫管局昨亦表示,分析內部電子平台的臨牀指引時,發現有四分之一內容重疊,希望未來簡化臨牀方案及程序,力求「就手」及「易用」。雷兆輝說,以往各公立醫院有各自指引,希望未來由中央管理文件;另外,部分指引程序繁複,應簡化並註明最需要留意的步驟,例如為嬰兒洗澡時,應重點註明避免嬰兒燙傷。
委員會檢討事故同時,醫管局上周公布聯合醫院上月底發生置入鼻胃喉時出錯事故,是近兩年來第三宗同類事故。被問到委員會成立以來是否能有效發揮作用,主責病人安全多年的雷兆輝稱,處理醫療事故複雜,本港醫護人手亦緊張,難做到「零事故」,但醫療事故為病人家庭帶來傷痛,會朝着減少事故方向努力。他說,鼻胃喉置換是複雜程序,強調培訓是漫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