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牽頭的國際調解院首階段缺乏傳統西方國家參與簽約,律政司長林定國昨在電視節目回應說,現階段很難揣測西方國家會否參與,並說公約開放涉爭議的非締約國使用調解服務,「如果想用呢個平台,係無任歡迎」,「只要願意(使用),大門必定常開」。財政司長陳茂波在網誌說,成立調解院為解決國際爭議開闢新徑,也可促進香港發展與「全球南方」的關係。
稱33國簽約理想 涵世界1/3人口
林定國昨在無綫《講清講楚》說,33個國家簽署較談判的20個國家超出很多,「開頭開得非常好」,《公約》也公開給其他國家簽署加入。他表示,即使非締約國都有空間利用服務,只是不參與調解院運作。他另在商台節目形容簽約數字喜出望外及理想,涵蓋世界三分之一人口。
被問及調解院可否處理以巴衝突及俄烏戰爭等,林定國說只要國家願意,可將各式爭議提交,絕對有足夠空間。
調解院下設兩個名冊,分別處理國家之間,以及國際商貿或國家與他國國民爭議。林定國說,香港作為中國一部分,外交不是香港專長或有特別豐富經驗,但香港有大量國際人才及經驗處理商業糾紛,會極力推薦相關人才,最後由締約國及理事會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