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一

旅界研AI分流景點旅巴 冀十一可用 系統長遠擬增網上排隊功能 伙附近店舖促消費

【明報專訊】今年內地五一黃金周5天假期,本港多個旅遊景點擠滿排隊人龍,旅遊業復蘇之際,政府跨部門「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乘勢推出9個旅遊熱點項目吸客,然而景點人流問題仍待解決。有旅遊業界正與大學合作研發人工智能(AI)系統,透過分析旅遊巴GPS及車流等數據,助業界透過「預判」提早避開車流,改善社區問題,同時提升旅客體驗。有份負責項目的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接受本報訪問透露,正構思在此系統基礎上加入「排隊」功能,助應對如今次五一黃金周面對景點人流多的「happy problem(幸福煩惱)」,其中車流預測功能冀今年國慶內地長假期可應用。

明報記者 鄭律銘

200旅巴裝GPS 預測景點交通

崔定邦:助司機避高峰改路

香港旅遊促進會正與科大合作,開發一套旅遊巴動態旅遊線路規劃及交通預測系統,項目獲政府「智慧交通基金」資助237萬元。崔定邦稱,現時全港每日約有500輛服務旅行團的旅遊巴在路面行駛,將透過在其中200輛分佈在各車行的旅遊巴安裝GPS,再結合實時交通流量等公開數據,透過AI分析,預估熱門旅遊景點一小時後的交通狀况。

團客熱門地擬裝熱成像儀器測人流

有別於駕駛者常採用的Google Map或高德地圖,崔表示,市面地圖程式只反映實時狀况,對旅遊業而言,更想預知未來交通狀况。他舉例,旅行團晚上9時許在灣仔金紫荊廣場看夜景,旅遊巴司機如能提早知悉尖東的交通將踏入高峰,就可選擇轉行西隧,甚至調整行程,改為帶旅客到西九文化區。

團隊今年五一黃金周前已在其中150輛旅遊巴安裝GPS,目標未來一兩個月內完成餘下50輛。崔定邦說,下個旅遊高峰將是內地十一國慶長假期,期望屆時可先推出預測車流功能,供業界使用。至於下階段,他透露計劃今年第四季起在旅行團熱門如紅磡、土瓜灣等地點加裝熱成像儀器,在不涉私隱問題的前提下監測人流,助旅行團之間協調。

特首李家超於今年五一後提出研究利用科技監察景點人流,並在網上提供人流和輪候情况資訊,以及提供手機或網上預約排隊時間等。崔定邦說,汲取五一經驗,亦正構思在系統加入「排隊」功能,初步想法是透過與景點合作,取得實時人流數據,讓旅客或旅行團導遊知悉,再決定是否前往;至於旅客如仍決定要前往,舉例尖沙嘴天星碼頭,可事先網上取籌,並鼓勵他們在等候期間到附近商戶消費。

與旅遊促進會合作的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李森分析,網上「排隊」功能已在餐廳廣泛應用,在高鐵西九站的士站亦有網上取籌安排,認為直接將功能搬到景點並無技術困難。他說一些景點的特性是在固定時段內有固定容量上限,例如昂坪纜車等,可額外提供準確的等候時間估算,以供參考。

實行「排隊」需洽談投資 仍在構思

李森又說,為景點提供網上「排隊」服務,在商業上亦能達到可持續,程式讓旅客取籌之餘,亦可發揮類似內地「大眾點評」角色,與鄰近商店合作,向用戶推薦商店。不過要具體實行,李認為仍有多方面考量,包括程式的維護成本如何攤分,合作的景點亦要逐一洽談;而在能吸引商業合作前,程式亦要先達一定程度用戶數量及使用量,前期要作一定投資及推廣。

崔定邦強調「排隊」功能仍在初步構思階段,暫無落實時間表,但認為透過與商店合作推廣,以及向持「排隊」電子票旅客提供店舖優惠,一方面旅客毋須再在固定地點辛苦排隊,能提升體驗,同時可引導旅客消費,並為系統帶來收入以助營運,對旅客、旅遊及零售業均有裨益。

(旅遊規劃系列·二)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