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不包括福島10都縣 恢復時間或需數月 內地放寬進口日本水產 港府:待評核

【明報專訊】自日本2023年8月下旬起排放核污水,內地全面禁止進口當地水產品。據報中日雙方已達成共識,同意日本商家設施登記手續結束後,中方恢復進口水產品,或需時數月;但恢復進口地區不包括福島等10個都縣,具體恢復時間亦未定。被問到會否跟隨內地放寬禁令,環境及生態局昨回覆查詢稱,在保障食安大前提下,港府會繼續按日本核污水排放的最新發展和科學證據,評核有否條件逐步放寬現時採取的預防措施。

日領事:多方檢測無異常 管制欠科學

日本駐港總領事館昨亦回應稱,「ALPS處理水」本身及排放入海的安全性,已獲國際原子能機構確認,而由日本、國際原子能機構及包括本港在內的第三方,所做的各種監測和檢查,均無發現任何異常。總領事館續稱,對於港府至今仍在實施欠缺科學依據的進口管制措施,「令人極之遺憾」,日本政府正持續要求立即撤銷有關措施。

中國海關總署本周三(28日)應約在北京,與日方就日本水產品安全問題舉行新一輪技術交流,取得實質進展。共同社引述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稱中日已達成共識,將為恢復中國進口日本水產品啟動具體手續,提供產品檢測證明是進口必要條件。報道引述消息表示,放寬僅涵蓋前年排放核污水前向中國出口的商家,故因應福島核事故而採取食品進口限制措施的10個都縣,包括福島及東京等不在恢復進口之列。

特區政府前年8月底起實施日本10個都縣水產品進口禁令,並加強檢測日本進口食品核輻射水平。據環境及生態局昨回覆表示,港府為加強檢測日本進口食物及環境監測工作的開支,每年約為900萬元,包括購置所需檢測儀器、儀器保養、額外聘請人手和檢測所需消耗品等。

翻查本港食安中心資料,由前年8月24日至昨日,檢測逾13.9萬個食品樣本,輻射水平全部合格。至於上述同一時段,漁護署在魚類養殖區及魚類統營處批發市場,採集逾3.2萬個樣本做輻射水平測試,同樣全部合格。

陳凱欣:即使放寬也應維持檢測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凱欣認為,隨着內地放寬進口日本水產品,原則上港府可跟隨內地逐步恢復進口。不過她認為,自日本排放核污水近兩年來,本港商戶已習慣使用替代食品,舉例以挪威三文魚取代日本三文魚;加上排放計劃長達30年,不排除核輻射因應排放時長而累積於水產品上,故港府若放寬相關禁令,仍要維持一定程度的檢測,建議港府先「計數」,看看是否值得為已有替代品的市場而投放大量公帑檢測。

面對港府千億財赤,陳凱欣認為,港府不需急於一時撤銷禁令,但可以抱持開放態度與日方相關部門探討,考慮有條件地放寬日本水產品進禁令,舉例由日本政府承擔部分檢測成本,才不會導致「你出豉油我出雞」。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