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一

料弱校難生存 校長籲勿以收生量化支援

【明報專訊】面對教育局突削減營辦津貼、調整中學派位機制,有議員及校長認為對收生偏少的學校衝擊最大。全校開15班的天主教鳴遠中學,校長周黎明昨向本報說該校收生穩定,他同意措施極不利弱勢學校,呼籲政府勿「一刀切」以收生人數量化對中學的支援。

周黎明認為,調整派位及開班安排使組別較低的弱勢學校「無乜生存空間」。他舉例,倘組別較高(俗稱Band 1)的學校擴至5班,更多學生有機會讀「Band 1」,家長爭相報讀;上移情况同樣出現在「Band 2」學校,可吸納原本入讀「Band 3」的學生,最終導致弱勢學校收生不足,面臨「殺校」。

盼政府理解弱勢校作用

根據教育局規定,若公營中學連續兩年只有兩班中一,將來開班「封頂」兩班;據悉局方擬讓開4班的中學申請擴至5班,周黎明認為這些政策均造成學校「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希望政府理解弱勢學校在社會的作用,舉例「Band 2」教師未必應付到本屬「Band 3」的學生。他呼籲政府切勿「一刀切」以學生人數等因素,量化對每間學校的支援,亦應親臨各校了解實况,例如學校服務是否良好及配合學生需要,否則或令教育資源錯配,對師生均無利。

倡檢視資助重疊否 如內地團多部門推

此外,當局將削減中小學「擴大/營辦津貼(EOEBG)」總津貼額一成。根據天主教鳴遠中學2023/24年度財務報告,該校約獲700萬元EOEBG。周黎明稱,該校或考慮調整人手如教學助理、校工數量。他又說,近年學校開源節流,包括主動申請校外基金,獲取額外資源,但始終有難度且有不確定性。

周又說,近年本地學童人口下降,明白政府需有效運用資源,已預計政府削資。他建議政府成立跨部門小組,整合各資助是否必要、目的有否重疊,舉例目前政府資助中小學內地交流團,「小學又做,初中又做;民政事務署又做、教育局又做」,認為學童對祖國的認識未必匱乏,重複舉辦或有浪費資源之嫌。

明報記者 范灝民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