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目前有6間社區客廳,為劏房戶提供額外生活環境,今年內將增加3間。有議員關注有劏房最多的油尖旺區沒有社區客廳,勞福局長孫玉菡承認較難在油尖旺區找到合適地方,但有信心日後能在該區開設,「甚至不止一間」,正在接洽中,有待落實細節。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昨討論精準扶貧項目進展,勞聯周小松認為社區客廳計劃成功,但關注油尖旺區無社區客廳,問及政府有否更主動接觸商界或考慮使用政府設施。孫玉菡回應稱,油尖旺區劏房戶比深水埗略多,但未有社區客廳,主要是要找到合適地方有挑戰性,當局設法推動在該區落成社區客廳,亦有有心人與政府商討。他說頗有信心該區將會有社區客廳。
狄志遠質疑無貧窮線 「愈做愈退步」
現屆政府強調精準扶貧,擬棄用舊有貧窮線,改為制定相對扶貧線的分析框架。社福界狄志遠批評「精準扶貧愈做愈退步」,質疑本港現無貧窮線,未能有效評估貧窮人口及政府工作成效,「無數字、無目標、無政策」。他同意社區客廳等措施有幫助,但指有社區客廳,「是否說劏房戶已經可以離開貧窮?」
孫玉菡反駁,稱狄志遠每次就扶貧工作均提出數個口號式講法,包括「愈扶愈退步、無策略、無目標、無數字」,「這個我完全不同意」,稱經過兩年工作後已有明顯進步。
孫批狄每次均提出「口號式講法」
孫玉菡稱,貧窮線是統計工具,量度相對收入,反問「量度一個人是否健康只是看BMI(體重指標),不看其他東西,只要BMI合格便可?」他說:「劏房戶BMI是沒有問題,但你可以想像,他看東西不清楚、想配眼鏡,你叫我量度BMI有何用?你給他一副眼鏡,社區客廳便是這副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