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渠務署近年透過創新科技應對極端天氣,包括今年以少於300萬元引入4部排水機械人「龍吸水」、「小禹一號」、「小禹二號」及「小禹三號」; 其中每小時排水量最高的龍吸水造價最高約100萬元,是無線遙控履帶式排水機械人,可應對複雜地形如樓梯及斜坡。
另引入15部清淤機械人
渠務署早前引入逾15部清淤機械人,如「𢳂得快」。今年則引入4部排水機械人,可用於馬路、鄉村、地下停車場等。造價最高的龍吸水每小時最高排水量達800立方米(約1/3個標準泳池)。同屬無線遙控的「小禹一號」水陸兩用,每小時排水700立方米。「小禹二號」及「小禹三號」每小時排水量500立方米。
出動機械人視乎水浸風險環境
渠務署稱,水浸一般界定於100毫米或以上,署方視乎降雨延續時間、地區水浸風險及實際地形環境考慮出動排水機械人,今年會累積經驗,學習如何將機械人分工、排列使用優次。
另外,政府斥資約46億元於2023年展開元朗防洪壩工程,預計2030年前完成,其中首次採用排水量每秒50立方米的超級排洪泵,共引入6台,每分鐘可以抽乾7個標準泳池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