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警與銀行互通數據 助識別傀儡戶口 可暫緩匯款要求客戶面談 監測可疑戶口揪傀儡網絡

【明報專訊】本報早前報道,有電騙案騙徒透過在港開設傀儡戶口中轉騙款。金管局昨聯同警方及銀行業界公布進一步打擊傀儡戶口網絡措施,包括接通警方防騙視伏器與銀行業界數據,以識別及偵測可疑戶口,令銀行可暫緩疑似騙款的轉帳,並可要求匯款人到銀行與警方見面。當局亦正修例建立機制,容許銀行直接披露涉詐騙戶口信息予其他銀行,不受法例及保密合約要求限制,若條例在本立法年度通過,會爭取年底前推行。

去年詐騙增12% 警:升勢放緩

本港去年錄得逾4.4萬宗詐騙案,按年增12%,涉款達91.5億元。警方稱,相比前兩年均錄得逾四成升幅,去年案件升勢放緩。警方去年就約1400宗騙案攔截14.8億元騙款,按年增15%;就各類騙案及洗黑錢罪拘逾萬人,按年增14%。當局稱,犯罪集團利用傀儡戶口接收騙款及洗錢,故推出新措施應對最新風險。

措施涉五大範疇,重點包括更廣泛使用防騙視伏器數據提早識別傀儡戶口網絡。金管局助理總裁陳景宏稱,將開放防騙視伏器數據予銀行及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除可疑戶口信息,還包括可疑者電話號碼及電郵地址等,銀行可將這些信息下的戶口標記為可疑戶口,並暫緩客戶向上述戶口匯款,以及警示潛在受害人。陳稱,銀行會先嘗試接觸匯款人,必要時可要求客戶與警方到銀行三方面談。

修例賦權匯款行索可疑收款戶資料

陳景宏續稱,當局亦要求銀行用網絡分析技術偵測上述可疑戶口,若有其他人向戶口匯款,會視為有受騙風險,銀行會透過警方聯絡客戶提供必要幫助;可疑戶口有匯款行為時,銀行需分析收款戶口資料,決定是否標記為疑似傀儡戶口,並將戶口信息交警方調查,以更新防騙視伏器數據庫,冀藉上述循環徹底找到傀儡戶口網絡。

為避免本地跨行轉帳詐騙,金管局正提出修訂《銀行業條例》,倡設「要求/回應」機制,賦權匯款行一旦發現客戶轉帳到可疑戶口或客戶持可疑戶口時,要求收款行必須披露收款戶口資料,例如戶口開立時間、有否可疑行為等,以評估客戶是否可能墮騙網或本身是騙徒。修例亦建議設銀行自發信息披露機制,容許銀行確定傀儡戶口時,在向警方提交可疑交易報告前就公開披露所涉戶口信息予其他銀行,讓同業及時勸阻客戶轉帳。

陳景宏強調,銀行僅在懷疑有詐騙或洗錢行為時才可透過指定平台分享客戶資料,接收資料的銀行亦只能將數據用於防騙和反洗錢,銀行會建立資料保密機制。

其餘3範疇措施,包括昨日向銀行業界發出新通告分享保護客戶和打擊傀儡戶口的良好做法、檢視銀行偵測傀儡戶口網絡管制措施成效,以及加強宣傳杜絕借賣戶口。有議員曾建議設「共同責任機制」,若有人遭電騙,會否要求機制內未跟足防騙指引的一方承擔部分損失,陳景宏稱早前曾與銀行業界溝通商討上述機制,惟情况複雜,有進展會再交代。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