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新型工業發展,創新科技署昨書面回覆財委會稱,鼓勵生產商在港設立新智能生產線的「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63間公司申請獲支持,涉及逾100條生產線。政府與企業在各項目合共總支出為13.14億元,當中9.3億元屬私人投資,佔總支出逾七成,較計劃原先設計的企業資金至少佔三分之二為高。
佔逾七成 公私共13.14億
政府2020年7月在創新及科技基金下,推出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前稱再工業化資助計劃),政府會以1(政府):2(公司)的配對形式提供資助;前年《施政報告》提出優化措施,申請的企業可進行最多3個項目,企業可獲政府最多4500萬元的配對資助,去年1月起生效。
據創科署書面回覆,63宗申請總支出當中,有9.3億元屬私人投資,3.84億元屬政府資助金額。獲資助的行業包括10個類別,最多為食品製造及加工,佔27間;其次生物科技/製藥有8間、印刷有5間;紡織及製衣、建造材料、電子、器材配件各有4間等。
當局亦在去年9月推出新型工業加速計劃,企業須投入至少2億元,政府與企業資助額同樣是1:2,以支持3類策略產業。目前共收到7宗申請,當中1宗獲支持,其餘正在審核。
據政府今年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將展開香港新型工業的「中長期發展方案研究」。創科署書面回覆進一步交代,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今年內聘用具資歷、有經驗的顧問機構展開相關研究,以全面呈現香港工業發展狀况、各持份者的需求及其面臨挑戰、現有資助計劃的成效,會適時交代結果。
另外,有議員關注創科局內「創新科技及工業」綱領的開支,其中24/25年度修訂預算支出較原來預算少16.1%,減至2.107億元。創科局書面解釋稱,主因「科技統籌(整體撥款)」所需的現金流量,以及部門開支和個人薪酬及與員工有關連的開支,較原來預算減少。
至於本年度「科技統籌(整體撥款)」預算為9414萬元,截至上月上旬當局已批核首8個科技項目,部門包括警務處、渠務署、路政署、懲教署等,金額最多為警隊申請新設「虛擬資產情報人工智能增强分析系統」,預算開支為7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