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環境局:明年公布《氣候行動藍圖2050》檢視結果 思匯促訂2035後策略 加快淘汰燃油車

【明報專訊】政府力爭於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從2005年水平減半。智庫思匯政策研究所研究發現,政府提出的主要減碳措施若能全部落實,有望如期達標,但思匯提出政府至今仍未勾劃出2035年之後的減排方向,認為政府須及早部署長遠策略,以確保香港能實現205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以及把全球升溫限制在1.5℃之內。環境及生態局回應稱,預計明年檢視《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並公布檢視結果。

明報記者 馬耀森

思匯推算:倘減碳措施全落實

2035中期目標可達

政府於2021年發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四大減碳策略,帶領香港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藍圖》並設下中期目標,力爭在2035年前把香港碳排放量從2005年水平減半。

思匯政策研究所最近發表《邁向2050年之路:香港能否實現其氣候目標?》報告,以主要由思匯開發的「香港能源政策模擬器」,推算本港碳排放趨勢。結果顯示,若政府於《藍圖》提出的減碳策略全部得以落實,本港未來10多年的碳排放會以「先慢後快」的速度下降,由目前至2030年代初每年碳排放平均減少約1%至2%,之後如成功引入更多零碳電力,減排幅度會顯著下跌,連同運輸及工業等減排,在3至4年內大幅減少約1000萬公噸,減幅約三成,到2035年本港碳排放就會較2005年水平減半。

2014至22溫室氣體減24%

發電減33%最多 廢物處理反增

本港於2014年的碳排放已到峰值,該年至2022年間,香港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約24%,其中與發電及其他能源工業相關的排放量減幅最大,達32.7%;同期運輸類別排放量減幅較小,廢物處理的排放量不減反增(見表)。若按政府《藍圖》以2005年為基準年,2022年的碳排放較2005年減少約18.9%。

思匯行政總監姚俊業表示,國家自「十二五」(2011年)開始規劃推動「綠色發展」,提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和減排目標;特區政府於2010年發表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可見本港一直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思匯透過能源政策模擬器分析,雖然本港於2035年能把碳排放量從2005年水平減少一半,意味符合《巴黎協定》目標,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低於2℃之內,然而研究發現,即使實現了較「寬鬆」的升溫低於2℃目標,但到了2029年,香港的碳排放水平只有67%機會將氣溫升幅進一步控制在1.5℃以內。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研究顯示,對比1.5℃目標,全球暖化達2℃,將會導致全球受酷熱天氣影響的人數高出2.6倍。

控制升溫少於1.5℃

料港67%機會達成

思匯認為,政府於未來10年應研究加快減排,以及重新評估氣候行動藍圖,建議於2025至2035年間加快逐步淘汰燃煤發電,以及提早於2030年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姚俊業稱,本港碳排放量雖然僅佔全球約0.087%,若能達到把升溫控制在1.5℃之內,對市民的保障會較大,他認為除了政府要加大力度減排及促進綠色經濟發展,市民若參與減碳,成效會更顯著。

人均碳排較2014減三成

環境局:穩步邁向2035目標

環境及生態局表示,香港已定下進取的減碳目標,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於2035年前把香港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有助把全球升溫限制在1.5℃之內。署方表示會按《巴黎協定》精神,持續推進5年一檢,視乎各種零碳技術的最新發展,調整及優化減碳措施,預計明年檢視《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並公布檢視結果。

發言人補充,隨着近年本港在發電燃料、綠色運輸及轉廢為能等方面的努力,香港正穩步邁向2035年的減碳目標,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自2014年達峰後呈下降趨勢,2023年人均碳排放量較2014年水平減少接近三成。

(城市保育)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