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水費30年未曾加價,水務署去年初稱正檢討水費。水務署長黃恩諾在電視節目受訪時未答檢討時間表,強調水費關乎民生,訂價須小心,又稱有諮詢餐飲業、賓館、建造業等用水量較大的持份者,大部分業界理解應調整水費,但希望加價能循序漸進,「一下子不要加太多」。
諮詢餐飲建造等業界
稱大部分理解加價
在昨日播放的有線新聞節目《有理有得傾》中,黃恩諾被問到會否透過調整水費以推動節約用水,他形容本港水費屬「全球數一數二的低」,故加價後對節約用水的效果未必太顯著,又稱水費調整目的為「收回成本、用者自付」。黃強調水費關乎民生,定價須非常小心,要考慮現時經濟情况、市民負擔能力等因素,會先做好節水教育。
海水化淡成本高 難離東江水
對於本港近年平均每年有30多宗爆水管個案,黃稱本港約在2000年曾做大型換管工程,現時水管平均使用20多年,但仍有1%至2%屬「超老舊水管」,通常位處較繁忙的路段或接近民居,水務署已與運輸署、民政總署、警務處等部門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以做好預防爆水管工作。
今年是東江水供港60周年,黃恩諾稱,東江水佔本港食水供應七至八成。針對氣候變化帶來的不確定,黃表示需以節水優先,並做到水資源多元佈局,提及目前本港有東江水、淡水、海水淡化等。至於未來可否不靠東江水自給自足,黃稱發展海水化淡廠的成本昂貴,不應以香港作為本位,而是以流域為佈局,這會更加合適及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