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首11月破產令超前兩年全年 中小企:意料內

【明報專訊】立法會財委會下周一起舉行特別會議。破產管理署回應立法會議員書面提問,交代2024/25年度首11個月的破產令有7950宗,較2023/24年度全年多542宗,有上升趨勢。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郭志華向本報表示,最新數字增長是「意料之內的事」,而在美國對全球貿易伙伴徵「對等關稅」後,在本港專注美國市場的企業會受影響,需要加強支援。

破產管理署數字顯示,過去3個年度的破產令數目持續增加,2022/23年度按年增7%至6261宗、2023/24年度按年增18%至7408宗。而上年度首11個月則有7950宗,已分別超出以往兩個年度的數字(見表)。上年度欠債額統計中,最多人欠逾20萬至40萬元,佔28.26%;而欠債逾80萬至100萬元、逾100萬至200萬元、逾200萬至600萬元、600萬元以上的比例,2024/25年度首11個月均較對上兩個年度高。

倡加强與「關稅受害者」歐洲合作

破產原因中42.5%人收入未能應付基本開支,其次有無業/失業、賭博/投機虧損、欺詐等。

郭志華表示,破產數字增加與去年經濟環境較差有關,相信今年情况相若。他以飲食業為例,不少企業做完農曆新年旺季生意後會審視營運情况,再決定結業與否;若結業一般可在每年5月破產數字反映,但他相信情况不太樂觀。

展望未來營商環境,郭志華稱,出口貿易方面最近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全球多地徵收關稅,雖然香港出口美國份額不算多,但仍需支援專注美國市場的本地企業。他建議,除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等地外,歐盟亦是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受害者」,認為本港可加強與歐洲合作,助企業做好生意。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