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警方去年訪問超過2000名中一至中四生發現,逾六成受訪學生表示曾在網上受到成人的性誘識,近一成表示曾有成人向他們發放色情影像,整體女生遭到性誘識的風險比男生高出1.4倍。同時,警隊臨牀心理學家馮浩堅分析當中29宗最嚴重個案,發現男女比例分佈平均,認為男生同樣有可能遭到性誘識,社會「唔可以淨係話照顧女仔」。
據警方網站介紹,性誘識兒童意指性罪犯透過互聯網部署針對兒童「性剝削」的手法,核心是利用信任讓兒童放下戒心,性侵犯並利用恐懼讓他們保持沉默。
團體:男性個案不應忽視
兒童權利委員會執行幹事黃惠玉引述研究指出,男性侵犯同性的速度和程度,隨時比侵犯異性來得急速和嚴重,外界不應忽視。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倡議主任葉卓怡則認為,社會缺乏處理男性求助的經驗,傳統華人亦常強調男生應「陽剛」,令男性遭受性誘識時,誤以為求助是軟弱的表現。
葉卓怡提到,政府將在今年內展開性罪行改革諮詢,建議政府修例時採用性別中立字眼,令男女均有空間表達自己的遭遇;又重申現時本港無法例針對性誘識,希望當局修例加強阻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