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市區寮屋之一、黃大仙祠旁的竹園聯合村(舊名竹園村)昨日遷拆,地政總署早上聯同相關部門「清場」,不少居民被趕離住所後在村外表達不滿,稱當局未預早通知遷拆,亦不滿政府補償安排,一度發生衝突;有學生放學後打算回村,得悉「清場」後落淚。昨午5時許,最後一名留守村民離開現場。發展局昨晚表示當局已多次寬限,遷出限期由原定去年下半年延至今年農曆新年後。
村內告示:去年底前須執拾
大批地政總署人員昨早到聯合村執行遷拆行動,一度拒絕村民進村取回物品;工程承建商人員及後安排村民入內。據承建商張貼村內各屋的告示,告示去年12月12日張貼,提到倘村民去年12月26日或之前未能取回物品,工地範圍內的物品將被棄置,不另行通知。
留守者稱遭爆門 村民「幫口」助學生取物
居於村內數十年的連女士昨日留守至下午5時許,她不滿政府未提早通知村民遷拆,指地政人員昨早9時「爆門」入屋,要求她離開。她稱一直有交差餉,不解政府為何沒向她提供補償。不過另有村民指連女士所住單位屬僭建,分租予不同租客。
昨午4時許,有女學生打算回村時得悉「清場」,隨即落淚,經圍觀村民「幫口」,承建商人員安排她入村取回物品,及後她一言不發、強忍淚水下離去。4個月前已遷出的曾氏姊妹昨日回村了解,稱滿意當局以公屋單位賠償,「唔滿意都唔會咁快走」。
獲賠公屋 已遷4月姊妹稱滿意
發展局昨晚於facebook表示,竹園聯合村發展項目影響約155個寮屋住戶,涉約271人和約10個於寮屋經營的業務經營者;截至周二,合資格住戶多已搬離並獲原區安置及╱或獲發特惠津貼,餘下約20戶和3個業務經營者仍未遷出。局方強調,地政總署過往已給予相關住戶和業務經營者多次寬限,呼籲盡早遷離。
對於有村民認為補償額不足,發展局稱地政總署是根據立法會財委會批准的計算方法,以寮屋面積為基礎計算特惠津貼額,另已安排不符安置資格的人暫居房屋署臨時收容中心。
地政總署2023年公布會張貼收回土地公告,以推行竹園聯合村和牛池灣村發展項目,共收63幅私人土地,總面積約0.73公頃,有關土地同年12月15日歸還政府所有。聯合村重建項目分兩期,擬提供約1500伙公屋,第一期(約700伙)料2028/29年度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