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衛生署昨公布學年學生健康服務2023/24周年報告,發現有61%中小學生每日花至少兩小時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作娛樂用途,當中中學生更高達八成,且較上一學年上升。衛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家庭及學生健康)張竹君形容情况令人關注,提醒長時間使用熒幕對健康有負面影響。
今次有25.7萬名小學生及17.3萬名中學生接受周年健康檢查,亦是新冠疫後首次全面恢復為所有中小學生提供周年健康檢查。衛生署2022/23學年只為小一至小六及中一至中三學生提供周年健康檢查。
報告指出,2023/24學年完成健康評估問卷的小學生中,有43.3%在一般上課日花兩個小時或以上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作娛樂用途,雖較上一學年47.1%低,但較疫前高;中學生比例達80.9%,較上一學年78%高。
至於問卷是否涉及使用電子屏幕作學習用途的時間、會否建議學校平衡線上學習時長,張竹君稱問卷未特別問使用電子屏幕學習時長,又說每間學校情况不同,較難計算,但用來娛樂的時長可以控制。
倡避免兩歲以下用屏幕
張竹君表示,衛生署建議6至12歲小學生應限制每天花少於兩小時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作娛樂用途,中學生則應學習有效管理時間,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她建議家長避免兩歲以下幼童使用電子屏幕,2至5歲幼童則每日不應使用多於一小時,並應有家長陪同。
報告亦稱,過去12個月計劃自殺及試圖自殺學生比例微跌,降至疫前水平,惟張竹君強調問卷屬自我陳述,結果可能出現高估或低估。報告亦發現3%學生曾受網絡欺凌。
另有1.4%學生獲安排轉介至臨牀心理學家或其他機構評估和處理。張竹君說小學生主要因過度活躍、與同學相處等行為問題,中學生則較多為抑鬱、緊張和有自殺傾向等心理問題。
盧寵茂:不擬就使用時間訂硬指標
工聯會議員陸頌雄昨在立法會問當局會否立法限制或禁止0至3歲嬰幼兒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並考慮制訂中小學生及青少年使用電腦及網絡的指引。醫衛局長盧寵茂表示,立法規管需考慮公眾接受程度、執法可行性等,政府無立法計劃,亦不擬就減少嬰幼兒或學生電子屏幕使用時間訂立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