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聖保羅書院中五男生2月底在公民科杭州交流團期間離世,教育局及校方一直沒透露死因,強調與交流團無關,因家屬意願不會披露詳情,掀社會討論及揣測。保安局長鄧炳強受訪提到近期學生內地「輕生」個案,點名批評已移英的考評局歷史科評核發展部前經理兼社交專頁「教育刺針」創辦人楊穎宇藉事件挑撥。
鄧炳強接受《星島日報》、《文匯報》及《大公報》訪問,提到社會由亂及治,但不能掉以輕心,香港仍面對不同威脅,包括「軟對抗」,有人將看似無關國安的議題分化社會,企圖令市民憎恨特區和中央政府,舉例近期學生內地交流期間「輕生」,楊穎宇藉事件挑撥,誣衊事件因國家逼香港學生北上交流所致。
楊:客觀述教局強制內地交流
「教育刺針」昨回應稱,該專頁只客觀描述教育局強制公民科內地交流,從未說過「國家逼香港學生前往」,質疑鄧炳強陳述錯誤。該專頁並提到,鄧炳強以「輕生」描述學生離世,似乎確立學生死因為「輕生」,但說法輕描淡寫,未釋除公眾疑慮。
鄧斥蕭若元鍾劍華同方式分化
另外,鄧炳強受訪時重提楊穎宇擬定2020年中學文憑試歷史科試題,問考生是否同意「1900至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稱楊「反中、辱華、媚日」,本質是企圖危害國安,又批評楊移英後仍用不同機會煽動。鄧同時點名斥時事評論員蕭若元、被通緝的香港民意研究所前副行政總裁鍾劍華以同樣方式分化。
「教育刺針」稱,歷史科設問一直如此,該題問考生「是否同意此說?」屬於開放題,讓考生按題目所附史料、自己所知和立場作答,並引述同年事發後一項歷史科教師意見調查,97%教師認為題目無問題。翻查資料,調查由已解散的教協推出,268名教師回覆問卷,佔當時全港約27%該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