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鐵昨公布本年度票價調整結果,按方程式計算可加價1.45%,未達1.5%加價門檻,加上本港去年第四季「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按年變動下跌1.33%,按機制若為負數則不能加價,故今年須凍結票價,為2023年港鐵檢討票價調整機制後首次凍價。不過,今年凍價亦令「延後加幅」再滾大,累計3.41%,創近年新高,但2026年加幅仍受「封頂」限制。有議員認為應檢討機制,延後加幅若累積兩年仍未能處理便應註銷,另有議員建議延後加幅應按每年港鐵整體盈利作一次過扣減。
港鐵昨稱,政府統計處昨公布去年12月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按年升3.1%,連同早前已公布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4%;以及因港鐵去年香港物業發展利潤賺近102億元故可作扣減的「生產力因素」為最高的0.8%後,套入方程式計得可加價1.45%,未達1.5%門檻,未能觸發機制加價。加上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按年下跌,綜合兩因素,今年票價將維持不變。港鐵常務總監(香港客運服務)楊美珍稱,今年港鐵票價凍結顯示機制能顧及市民負擔能力。
港鐵:機制能顧及負擔能力
不過,今年凍價亦令港鐵未能處理自2019年起滾存的1.96%延後加幅。原定今年處理的其中1.91%會延至明年,而港鐵前年已預定明年處理餘下0.05%。加上今年未能加的1.45%亦轉撥明年,故明年港鐵將有累計3.41%延後加幅需處理。不過,最終明年會否加價、延後加幅如何處理,仍需視乎方程式運算結果及會否高於家庭住戶月入中位數變動繼而觸發「封頂」,才能決定。
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張欣宇認為,延後加幅滾存不理想,建議港鐵設機制,若該年可追回延後加幅,該加幅需按港鐵整體盈利於該年作一次過特別扣減,若盈利達100億元,延後加幅需扣減八成,如達150億元則全數註銷;他估計港鐵來年起每年均可有100億元盈利。張認為,此做法令基本票價仍可照追加加幅,避免長遠票價加幅低於通脹,但市民實際上毋須承擔全部加幅。他建議長遠應檢討方程式,從根本上壓低加幅,以免經常觸發「封頂」製造延後加幅。
另一委員民建聯陳恒鑌則建議設註銷機制,延後加幅如連續兩年未能追加便應註銷。陳解釋,港鐵以往無法加價是受當年經濟所限,延後加幅可一直滾存等於將之前經濟狀况合併計算,做法不合理,每年加幅多少應只視該年經濟狀况。
田北辰:封頂又註銷輸打贏要
實政圓桌田北辰稱,延後加幅源於觸發「封頂」,該機制對市民有好處,避免加幅過高,如又要求註銷延後加幅屬「輸打贏要」,應尊重機制。他認為較理想是長遠再設一層新機制,為方程式加幅再打折以免產生延後加幅,如港鐵盈利逾150億元加幅須減半,逾200億元則凍價。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