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無法全依賴資助 港樂總裁寄語接班人應變

【明報專訊】香港管弦樂團行政總裁霍品達(Benedikt Fohr)將於今年7月離任。由德國來港6年,他憶述任期內面對疫情,其間劇場關閉、與觀眾隔絕,當時各個項目「輪迴」在「在計劃、重新計劃,然後取消(were planning, replanning and cancelling)」,形容是任內最大挑戰。熬過疫情迎來削資,即將交棒的霍品達說,香港藝團無法完全依賴政府資助,需自行籌措資金,寄語接任人「留神並隨機應變(be careful and react to it)」。

2019年4月,霍品達憑着對亞洲音樂市場的好奇,離開大本營德國,赴港接任港樂行政總裁,詎料不久就見證歷史,遇上本港的反修例示威及新冠疫情。霍品達提及當時政府疫下仍續向藝團撥款,「期望我們仍然有作為」,憶述當時劇場關閉下,港樂首次在空無一人的觀眾席前舉行音樂會,加上入境檢疫限制令港樂難以邀請海外樂手,於是改為栽培更多本地的年輕音樂人,「當時沒有人知道(疫情)何時完結,只能埋首工作、向前規劃」,形容每步走得艱辛。

對比歐洲經驗 港樂自行籌款成「新嘗試」

疫情亦改變觀眾結構。霍品達留意到65歲或以上的觀眾疫後習慣在網上觀賞,年輕觀眾漸成主力軍,「亞洲的觀眾甚至比歐洲年輕得多」。他說,港樂將嘗試提早演出時間、推出時長較短的音樂會,迎合年輕觀眾。

領導德國的樂團多年,霍品達稱,歐洲的樂團收入中逾95%來自政府資助,相反香港樂團需自行籌措資金,形容對他算是「新嘗試」,但認為賦予樂團更多責任並非壞事。他亦寄語接任人傾聽董事會、僱員和觀眾聲音,「只要用心回應需求,一切都會順利」。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