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衛生署昨宣布本月起將分階段優化「1+」新藥審批機制,為有需要的計劃申請者提供會面諮詢,包括下周一起定期舉辦簡介講座,而9至12月則會以「1對1」形式為有需要的申請方提供申請前會議服務,預先分析產品試驗人群、審視文件是否符合條件,以提高機制審批效率。有跨國藥廠聯會歡迎新安排,相信業界能更清楚要求,並冀衛生署加強人手配套,保障審批效率。
「1+」機制2023年起實施,衛生署助理署長(藥物)陳凌峯昨稱,推出以來收到逾110間藥企共逾400個查詢,當中八成半為書面查詢,一成半為口頭查詢,發現部分企業對要求不太熟悉,提交申請時文件不符要求而要補交,他希望透過申請前會面諮詢服務改善情况。
「1對1」諮詢審視文件 研收成本價
陳凌峯指出,會面諮詢服務首階段為定期舉辦簡介講座,藥劑業界可透過線上或線下方式參與,方便外國藥廠;第二階段將於6月舉行藥物註冊工作坊,為本地藥物規管事務人員提供專業意見。
至於9至12月提供的新藥註冊申請前會議服務,衛生署會約見有需要公司或相關產品申請方,「1對1」預先為他們分析產品試驗人群,以及審視有關文件是否符合條件。陳凌峯透露,會研究就申請前會議服務向申請方收取成本價,稱署方需花人手、時間和金錢處理,且收費可善用資源,減少濫用。
業界歡迎 稱助釐清機制要求
香港科研製藥聯會高級執行董事陳素娟向本報稱,部分藥廠對「1+」中的臨牀數據要求不夠熟悉,導致申請過程較長,認為申請前會議服務可助業界釐清機制要求,從而提升審批效率,亦不介意有關服務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