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土木工程拓展署昨日公布,2023/24年度大嶼山保育基金撥款3筆共約850萬元,當中最大一筆約404萬元撥予香港觀鳥會「山海之間——水口自然保育管理計劃」,另正接受新一輪申請。香港觀鳥會助理項目經理鍾潤德向本報表示,該計劃透過復耕稻米等農作物維持生態,嘗試保育水口濕地農田環境,為多種雀鳥——包括極度瀕危、俗稱禾花雀的黃胸鵐——提供理想棲息地和食物,保留生存空間。
稱村民懷念農耕 自發支援
水口濕地位於大嶼山西南部水口村,正面臨退化危機。鍾潤德稱,計劃首階段主要在當地的濕地、沼澤地方復耕農地,目前已經完成;今次撥款涉及計劃的次階段,觀鳥會希望在田中種植以稻米為主的本地農作物,以吸引食稻米的雀鳥前來休憩,包括黃胸鵐。
黃胸鵐已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15年國際鳥盟估算在歐洲僅餘120至600隻。
鍾潤德指出,黃胸鵐屬候鳥,冬季會南下過冬,翌年才重返故地,途中會在水口濕地稍作停留一兩周,以休息補充體力再出發。他續說,時代變遷導致多數村民遷居城市,農田退化並減少,觀鳥會希望重建環境供雀鳥棲息,目前主要透過租用合作模式,經村民同意後將有關位置復耕成農田。
鍾透露,不少年長村民亦懷念農耕時期的水口村,會自發支援保育工作,認為計劃開展有賴村民支持和信任。
至於次階段撥款具體用途,鍾指首階段主要用作開地、人力等方面,次階段要與政府進一步商討,屆時才會有推展時間表。
大嶼保育基金批出3項目
兩涉軍事史蜻蜓保育
大嶼山保育基金批出的其餘兩筆撥款,分別撥予浸會大學做大嶼山軍事歷史保育工作,涉約245萬元;以及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有限公司的蜻蜓生態教育保育計劃,涉約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