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管局藥物開支連年增加,2023/24年度總開支達131億元,局方將優化派藥安排,包括本月24日起,每次只會向普通科門診、專科門診及出院病人配發最多24周,即約6個月的藥物;亦適當限制處方「有需要時服用藥物」,預計可減少千萬元計的藥費開支。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表示,未來會進一步減少每次配藥量,盼新措施減少藥物浪費。
派藥新措施將分兩階段實施(見表),第一階段包括分階段配發藥物,及適當處方「有需要時服用藥物」,凡多於28日的處方,系統會自動設定配發量為處方的25%。次階段則是減少配發有需要時服用藥物。
預計每日覆配人數增 大型醫院需時過渡
醫管局總藥劑師崔俊明表示,有需要服用藥物包括去瘀藥膏、胃藥等;並指若病人有臨牀需要,醫生可調整實際配發量,並非限制25%的比例,「以去瘀膏為例,若瘀傷面積大,醫生可註明提高比例」。
崔俊明指新安排下,藥劑師可酌情向行動不便人士等病人配發適當的藥量,又說預計每日多約250人到醫院覆配,醫院需做好人手及空間的配套,因此部分大型醫院需時過渡,目標在今年中所有醫院落實首階段安排。
崔預計,新措施可減少65%有需要時服用藥物,及10%的慢性病藥物處方,可節省的藥費以千萬元計。不過,他補充,慢性病患者需長期服藥,「10%的病人不吃藥,我們不會不管」,會適當跟進,包括轉介有關病人至藥劑師診所等。
醫局鄧耀鏗:需配合社區藥房 連通系統
醫管局將於3個月後檢討有關安排,視乎效果減少配藥量,至每次最多配發16周藥物。鄧耀鏗強調,目標最終減至每次配發8周的藥量,但需配合社區藥房計劃,做到連通社區藥房及醫管局的配藥系統,預計最快2026年尾落實。
新安排下藥費收取不變,至於未來會否加價,鄧耀鏗稱最終由醫衛局決定,強調適當加價相當於「做大個餅」,可引入更昂貴藥物,精準資助病人,如癌症患者等。
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凱欣表示,支持醫管局減少藥物浪費,但關注現時計算方式略為複雜,公院或門診或需時向病人解釋,建議挑選個別地區和病種先行先試,如穩定的「三高」病人,給予病人合理適應期,並測試新安排會否衍生操作困難,再擴展安排。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協幹事彭鴻昌則表示,今年第四季落實第二階段措施,憂醫院配套措施不足,且頻繁覆配藥物或對病人造成不便,建議與社區藥房計劃一併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