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總商會將於4月訪美,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總商會主席陳瑞娟表示,行程將聚焦與當地商界聯繫,計劃會見當地商會、企業及港商,亦爭取約見商貿部門官員。中美貿易戰加劇波及香港,陳瑞娟認為,現難言扭轉美國政界對港態度,但希望消除當地對香港誤解,「我們做到幾多就幾多」。她並期望此行能引進美國企業來港投資,尤其是從事生物科技、新能源的科企。
明報記者 鄭啟智 北京報道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本港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香港總商會將於下月底訪美,前往華盛頓、紐約及達拉斯。總商會主席陳瑞娟在北京接受本報訪問,稱行程尚待敲定,暫計劃與當地商會、企業及港商會面,亦會爭取約見美國商務部及貿易代表署官員。至於會否接觸國會議員,她說「未必有這樣的需要」,強調此行聚焦與商界聯繫,並非對應特朗普政府對內地與香港的貿易政策。
指美官員已有定見「不敢說扭轉」
聚焦當地商界 稱同行易理解
美國多項對華貿易限制同時涵蓋香港,被問到倘會見華府官員會否爭取改變其對港態度,陳瑞娟認為他們對本港已有主觀意見,「我真的不敢說扭轉(態度)」,但希望消除當地人尤其是商界對本港的誤解,解答他們的疑問。「將我們的情况,起碼跟商界(解釋),因為商界比較understanding(理解)的。」
陳瑞娟盼此行能引進美國企業來港以至內地,稱本港科研、綠色經濟表現出色,認為從事生物科技、新能源的公司樂意來港。她說,商界近年專注開拓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惟鞏固傳統市場同樣重要。「大家都好像覺得,傳統市場不要碰它,因為好像沒有什麼成果。但我們覺得大家見了面,總會好一點。」除美國以外,總商會亦將於本月底與生產力局組團出訪德國及法國。
中美關稅戰升溫,陳瑞娟稱商界早作準備,儘管本港對美出口量下跌,由於積極開拓新市場,整體出口總額仍上升,但她預期美國減息速度將放緩,不利好香港經濟,亦會影響樓市升幅,料需要面對挑戰。
倡政府發長債 北都引入外資
財赤下政府增加發債規模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陳稱基建是長達10年的長遠投資,建議政府發長債,同時爭取外資投資北都,如中東的私募股權基金。她亦透露,近期多了歐洲企業來了解成立公司的程序,反映香港對外資仍有吸引力。中央一直鼓勵港商投資北都,被問到在商言商是否要增加商業誘因,陳瑞娟認為北都連結大灣區,應放眼長遠機遇和投資回報。
內地今年GDP增長目標為5%左右,陳瑞娟說中央加大發債總額,加上創科及數碼經濟趨勢向好,相信可以達標。她分析,內地刺激消費指施出台,通常會伴隨一系列貨幣寬鬆及積極財政政策,內地資金流動性增強下料有部分資金流向本港,有助提振股市及債券市場。她又說,國內消費力提升可帶動本港旅遊業,零售、餐飲等行業也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