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冼漢廸倡准北上車增揀口岸

【明報社評】單是港珠澳大橋,每月雙向車次以數十萬計。隨着兩地車流續增,港區人代冼漢廸(圖)建議開放第二個陸路口岸通關的權限予北上車輛,由現時指定一個口岸出入境,改為容許車主事前登記後轉用其他口岸。

年初的廣東省政協委員會會議,就有廣東政協常委提出再放寬港車北上限制,包括實行電子化通關、增加通行口岸等。

建議研一站兩檢 設統一跨境車管理平台

冼漢廸指出,現時粵港車僅限選擇單一口岸通關,通關結束或凌晨零時後就經皇崗口岸通關;「港車北上」亦只可經過港珠澳大橋口岸。他預期往返兩地車輛會增加且更頻繁,建議容許北上車輛可加簽第二個常用通關口岸,讓車主按需要使用,認為可收加簽費用,並設加簽配額以確保承載力、通關效率可應付。他亦建議研究「一站兩檢」,應付日益增加的車流。

除粵港牌車主,持香港車牌港人車主可經「港車北上」到內地。冼漢廸建議,隨着粵車南下即將實施,有關部門整合各計劃的管理措施,建立統一的跨境車輛管理平台。

倡外國科研人員免簽30天進河套深圳園區

屬今屆人代新丁、第三年參與兩會的冼漢廸,去年建議設「通關白名單」,針對符合一定條件的內地或港澳居民,經政府部門核准後可在口岸用專門的特殊通道,毋須經人手或e通道指紋識別等環節。今年他再提出,先在河套合作區推行,建立以「刷面」完成兩地檢查的模式,推行前可先在現時的跨境口岸設立「科創人才通道」實行,並建議符合條件的外國科研人員可免簽30天進入河套深圳園區,便利科研活動。

身兼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的冼漢廸亦留意到,外國人到內地旅遊、工作仍有不少障礙,舉例不少內地景點仍只有中文告示或普通話廣播,認為現時內地人工智能發展迅速,相信以低成本已可解決問題,以增加對外國遊客的外語支援。

(2025兩會)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