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觀塘七旬鐘表維修工匠爭取多年,去年獲發固定攤位(工匠)小販牌照(下稱「工匠牌」)。在北角開業35年的六旬鐘表維修工匠杜小輝,爭取牌照逾15年後亦見曙光。食環署原則上同意向他發「工匠牌」,下周二(11日)到東區區議會食物環境衛生委員會諮詢意見。如獲發牌,杜可在炮台山港鐵站對出的行人路擺攤。
明報記者 劉思昆
多年申領牌照不果,腦海曾否湧現放棄的念頭?杜先生堅定地說「工匠、整表是我熱愛的、我鍾意的,這裏我做咁耐,跟街坊真的有感情,無感情我不用坐在這裏做」,「會做到做唔到為止」。
食環署提交東區區議會的文件稱,2009年調查小販實况時,東區有兩名無牌鐘表修理工匠獲登記,其中一人是杜先生,署方初步查核後,認為他符合「工匠牌」的申請資格,諮詢消防處、警務處、民政事務總署等8個部門,均對擬定發牌的經營地點無異議,故原則上同意發牌。
如獲發牌,杜先生可在炮台山港鐵站出口附近,擺設一個面積為0.6米乘0.45米的攤位,並每年繳付3458元牌照費和攤位費。
便長者光顧 全年無休35年無遷移
記者昨到訪時,杜先生正在北角怡安中心旁邊的樓梯等客,該營業位置35年來從無改變,新冠疫情前開朝九半晚七,疫後則朝十晚六,基本上全年無休。他對記者說客人大多是長者,不遷不變是為便利長者光顧。
杜先生「檔口」僅有兩張摺櫈,數袋維修工具則放樓梯旁。記者訪問期間,在附近辦公、從事旅遊業的熟客莊先生找杜換表帶,已光顧杜逾廿載的他,原來並不知杜先生姓氏,惟一見面即打招呼,「多叫佢師傅」,更介紹過朋友、遊客找杜修表。聽到杜有望領牌,莊先生向記者說:「支持本地的產業,應該的。」
換表帶看似輕鬆,但無枱亦難下手,杜只能跑上樓上相熟的眼鏡店「借位」處理。多年來在此經營,每當有食環署職員來驅趕,便會收檔離開。去年4月起食環署職員突然不准他在該處經營,杜憶述事件令他失眠數月,「我做幾十年突然發生這樣的事,對我很大打擊」,遂向當區區議員及工聯會立法會議員吳秋北求助。
從記者口中知道,下周二有會議討論他的牌照,杜面露笑容,感謝協助他申請牌照的各方,「最緊要個位,有得坐低整表我就開心了」。
吳秋北:獲牌助保手藝 不應太嚴
食環署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稱截至去年底全港共有142個固定攤位(工匠)小販牌照,署方曾於2016年接獲杜申請牌照,由於當時申請的位置不適合發牌,便通知他申請不獲接納;在2016至2022年期間亦多次接觸他,但並無提出新地點及繼續申請牌照;至去年7月再接獲杜另闢新位置申請,諮詢有關政府部門後原則上同意發牌,如下周二獲委員會支持,便隨即發牌。
吳秋北回覆稱,曾就杜的個案去信當局反映,認為他基本上不阻街,附近大廈亦不反對其經營,個案有「轉彎的契機」是好事,又指經營手藝較困難,如有牌照或可保住這些手藝,冀在不影響發牌原則下,能獲各方面支持,亦指相關牌照要求不應太苛刻,經營者如能符合條件,政府應以「寬鬆做法」允許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