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高才招聘會引入灣區企業 尚海龍:證港人才多

【明報專訊】前特首、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日前關注有來港人才報到後即返回內地,只為子女教育、稅務優惠「拿身分」,而昨天的高才通春季招聘會也不乏內地職位空缺。被問倘返回內地工作是否仍計本地高才,副勞福局長何啟明稱,政府希望人才在港生活,「不單止是居住,可以是工作」,歡迎受聘於香港企業的人才派駐外地,但要「入境處續簽時解釋得通」,屆時會參考出入境紀錄及稅單等。他又稱員工派駐外地很常見,希望大灣區有人才流動。

何啟明:希望灣區人才流動

昨日由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舉辦的「香港高才就業展覽2025年」提供逾2000職位,首次引入大灣區企業職位空缺,例如廣州南沙人才發展局設5個攤位,介紹當地人才計劃、廣州招聘及創業資訊。立法會議員、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長尚海龍解釋,每月大量人才獲批來港,「香港怎可能一下子每月創造一萬個職位呢」,又稱大灣區企業來招聘證明香港多人才,盼吸引企業來港設分部。

2/3高才來港主因子女教育

教育局正檢討「本地學生」定義,何啟明相信不少高才並非純粹為子女教育來港,但「見到有些人利用現在(JUPAS入學)分法」,若人才因檢討定義而不來港,「好遺憾他們看不到香港應有的機會」。尚海龍則引述協會調查說,約三分之二受訪者稱教育是來港主因,特區護照、低稅率排第二、第三,他相信子女來港讀書是高才長期留港的誘因,提倡增加學額吸引人才。

有簽證將到期的「高才」到場求職。已來港兩年、在大專院校工作的Anna(化名)表示,她已達業內薪酬中位數,但上月收到入境處通知只獲續簽兩個半月,因此昨到招聘會找轉職機會,盼「保住簽證」,惟估計離職及求職需時至少3個月,「肯定是來不及了」,又質疑當局如何衡量「對香港貢獻」。

勞福局着記者查詢入境處

處方回覆引述孫玉菡

勞福局回覆本報,稱B、C類高才續簽數據需向入境處查詢。入境處回覆本報時則引述勞福局長孫玉菡1月回覆議員質詢,稱將適時公布數據,即政府至今未有提供高才續簽或拒簽數據。

去年底來港、從事建築工程的李先生稱,《財政預算案》提出增加簽證費無實際影響,但高才通訊群組中「有些情緒」,擔心港府「區別對待」,亦不滿無法享有生育優惠等福利;但為了孩子教育,加上香港職場人事較簡單,他留港意欲不變。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