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去年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出全面檢討資助藝團制度。現時藝發局每年撥款予各藝術界別,經評審後由各界別各自分配至「年度資助」及「計劃資助」兩項資助申請,但無規定兩者的撥款比例。據悉,考慮到主要由新進藝團及個人申請的「計劃資助」獲撥款比例偏低,甚至長期少於三成,局方擬訂立「七三比」規定,各界別須預留最少三成撥款,分配予獲批「計劃資助」的申請者。有藝團相信新方案可令業界更健康發展。
明報記者 施晉宇
現時藝發局的「年度資助」為支援藝團或組織的運作及活動製作需要,設1年及3年資助期,同時可按個別項目需要,申請「額外活動」資助;其他藝團或個人藝術工作者則可按不同項目,申請「計劃資助」(見表)。本報向藝發局查詢調整方案,局方稱本周將公布有關詳情。
「現機制似利獲年度資助者」
消息人士表示,部分規模較小及剛起步的藝團,一開始未必申請到「年度資助」,加上部分藝術界別長期預留低於三成資助額予「計劃資助」的申請者,包括戲劇界,令獲批項目不多,形容現行機制看似只有利於獲批「年度資助」的藝團,因此擬要求各界別預留最少三成資助,分配予「計劃資助」申請者,期望提高新進藝團及個人的申請機會。
獲年度資助 擬准申計劃資助
消息稱,局方藝術支援委員會及大會已先後「拍板」,劃一「計劃資助」最少三成撥款的標準,各界別亦可因應情况,撥款更高比例予「計劃資助」;局方會每年檢討新方案,檢視是否達到效果或出現其他問題,不排除日後再調整。
此外,據悉藝發局擬取消「額外活動」資助,若獲批「年度資助」的藝團需就個別項目申請額外資助,日後可轉為申請「計劃資助」。至於獲批「年度資助」藝團會否有較大機會取得「計劃資助」,消息人士強調「不會」,期望業界大小規模的藝團能公平競爭。
「音樂劇作」藝術總監陳健迅表示,暫未知悉調整方案詳情,不便評論,但相信新方案有助業界「精益求精」,令更多有質素項目獲資助。該藝團最近連續兩年獲批「年度資助」,被問到會否擔心新方案令「年度資助」金額減少,他稱無論有否新方案,「從來都擔心資助額」,每年只能盡力申請,爭取最多資源。
憂無助中小藝團申請
戲劇界望公開審批準則
有戲劇界資深從業員稱,其所屬團體多年來申請「計劃資助」不果,引述職員指「資源不足下名額有限,故無法獲取資助」。她說,若新方案屬實,相信有利業界「健康發展」,但要視乎新方案下獲批項目是否更具質素才能判斷。不過,她認為若日後大中小型藝團需共同競爭「計劃資助」,擔心大型藝團資源較豐富,相關項目亦較具競爭力,結果未必增加到中小型藝團獲批資助的機會,故期望當局公開審批準則,令中小型藝團盡量配合及爭取。面對政府財赤,該從業員認為即使局方推出新調整方案,若政府整體減少對業界資源,亦將不利業界發展。
相關字詞﹕藝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