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進入流感季,衛生防護中心早前公布168間「拒絕安排」流感疫苗到校接種的學校名單,遭立法會議員朱國強質疑做法造成「負面標籤」。醫衛局長盧寵茂昨在電台節目表示,今年只過十多天已出現兒童流感重症,一名未接種流感疫苗的4歲男童,同時感染流感及肺炎鏈球菌,正留醫兒童深切治療部,形容是「很不開心的消息」。男童就讀的幼稚園在上述名單,無參加疫苗外展計劃。盧說,接種疫苗已證實可減重症及死亡風險,教育與醫療工作者應目標一致,目標非「學校的名(聲)、我們的接種率」,而是令學生獲足夠保護。
上周起發病 所讀幼園未參加外展
衛生防護中心調查顯示,男童就讀的幼稚園無參加季節性流感疫苗學校外展計劃,最近沒爆發呼吸道感染。中心表示,男童一向健康良好,前日接獲通報稱他上周起發高燒、咳嗽和肚痛,本月5日到私家醫院普通科門診求診,兩日後再向另一私家醫生求醫,同日入住嘉諾撒醫院。男童上周三(8日)被轉送瑪麗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仍在留醫,情况嚴重。其血液及鼻咽採樣樣本分別對肺炎球菌及甲型流感(H1)病毒呈陽性反應。
盧寵茂昨在商台《政經星期六》表示,長者及兒童均是感染流感的高危群組,去年有35名兒童因重症入院,其中6人死亡,因此今年加強推動到校接種疫苗,並提供打針或噴鼻式選項,但遺憾在衛生署人員不斷催促下,仍有學校不接受外展安排。
公開學校名單惹議 盧:家長有知情權
對於當局公開168間「拒絕安排」到校接種的學校名單,盧稱理解每間學校有其背景、有不同客觀原因,但「家長有知情權」,當知道學校沒安排到校接種,就應盡早自行為子女安排。至於公開名單做法被質疑,盧指醫療與教育工作者「目標應該是一致,不應有任何矛盾」,要保護學生免受流感侵襲。
侵入性肺炎球菌病屬須呈報傳染病,去年首11個月衛生署錄得95宗病例,是新冠疫情後新高;疫情前的2019年錄189宗,2020至2022年每年介乎25至47宗,前年則錄94宗。同時感染流感及肺炎球菌,可致重症風險(見另稿)。
醫療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昨說:「我明白學校要追趕課程,但幼稚園和小學,功課應該那麼趕嗎?對孩子好嗎?犧牲為同學安排接種流感恐怕是分數重於一切的完美演繹。」他認為公開不公開名字可以討論,問題焦點在於香港已踏入流感季,每年流感死亡人數少則以十計,多則過百,且住院以小孩為主,死亡以長者為主;小孩與長者一般關係密切,小孩把病毒傳染長者十分普遍。他又說,外展計劃廣受家長歡迎,能大大提升兒童接種率,無論是為了兒童健康還是公共衛生都非常值得,也是小朋友身體力行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