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九成死亡 年309宗鳥撞 15%夜間遷徙候鳥

【明報專訊】香港觀鳥會去年9月發表《香港鳥撞玻璃報告2022-2023》,根據5個地點定期調查及「全球鳥撞地圖」市民報告個案,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於全港16區共記錄309隻鳥撞個體,當中284隻死亡。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黃雪媚表示,逾六成鳥撞個案都是候鳥,當中至少46隻是夜間遷徙候鳥,佔整體約15%,包括內地評為近危物種的矛斑蝗鶯、本地關注的藍歌鴝及黑鳽,以及丘鷸、黃腳三趾鶉等。

鳥類立體視野範圍窄距離判斷弱

建築燈光燈塔效應干擾定位

報告指出,鳥類眼睛大多於頭部兩側,令鳥類的單眼視野更廣闊,但雙眼重疊的立體視野範圍較窄,令其對距離和空間判斷力較弱。

雀鳥飛行時會較留意四周而忽略前面的玻璃或障礙物。2020年外國有研究顯示,部分雀鳥能看見人類看不到的紫外光,若在夜間遷徙,有可能受到藍光等人工光源吸引而撞上建築物。另外,建築物的燈光在夜間形成燈塔效應,干擾雀鳥定位,導致迷航甚至誤撞建築物。

(城市保育 都市殺手系列之一)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