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鼓勵建造業使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由希慎興業有限公司與華懋集團合資開發的「利園八期」引入新科技以提升效率,包括遠程駕駛天秤系統。承建商協興建築表示,行業面對勞工短缺及工人老齡化問題,盼遠程駕駛天秤系統能提升工地安全、改善工作環境,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
實時數據配AI鏡頭 減風險盼吸新血
銅鑼灣加路連山道8號的商業項目「利園八期」預計2026年第二季竣工。該工程採用的遠程駕駛天秤系統,讓在職註冊天秤手毋須爬上高空,能在地面上的組裝合成(MiC)控制艙內利用實時監控技術,掌握風速、吊重物重量等數據,遙控天秤。該系統設防碰撞偵測功能,同時有12部閉路電視,包括人工智能(AI)鏡頭,可偵測有否未經核准人員進入吊運區,並發出警報。
協興建築有限公司副董事總經理馬德源指出,業內約600名註冊天秤手,平均約49.5歲,30歲以下僅佔約7%。他說,傳統天秤手需於高空工作,潛在安全風險,亦難處理如廁及用膳等生理需求,相信引入遠程駕駛系統後,工作環境及安全均會改善,更能吸引入行。
機電裝備合成法 組裝較快減廢七成
「利園八期」項目的通風與冷氣系統、消防安全、供水排污及供電網絡設備採用「機電裝備合成法」(MiMEP),應用比例達85%,屬全港私人建築項目中最高。該項目有7409件模組,預計完成組裝設備的時間會比傳統同類工程快一成,整體機電裝備成本可降5%,機電工程建築廢料及碳排放則可減七成。
希慎興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營運總監呂幹威希望MiMEP日後用於其他項目,但要有決心克服技術困難,例如模組運輸。承判商安樂工程集團執行董事兼董事總經理鄭偉能稱,對承判商而言MiMEP能減少現場更改設計的情况,模組運到工地後可即時「落地」,毋須因工序及場地問題令工程延誤,掌握成本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