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沉降院舍逾年無復修定案 署方稱或再失水土考慮加固 議員促3月內交代

【明報專訊】香港耀能協會的殘疾院舍盛康園前年出現局部沉降,大批院友要暫時搬遷,事隔超過一年仍未解決。本報上月初向建築署查詢,月底獲回覆稱初步地質勘察顯示現場地基下及周邊泥土密度及透水性不均,大樓現場仍有可能再出現水土流失,認為必須加固大樓地基及建築結構,方可重新開放使用大樓,正考慮不同加固建築物方案或其他方案。有議員批評進展令人失望,促請政府於未來3個月內交代解決方案。

明報記者 陳柔雅

位於何文田常盛街的盛康園前年局部沉降後,建築署進行灌漿工程緩解大樓地基下沉,逾百院友同年8月底暫遷至烏溪沙伸手助人協會樟木頭長者度假中心。

何文田暫搬烏溪沙 難長租擬再遷油塘

去年11月底,香港耀能協會於觀塘區議會披露難長期租借度假中心安置,且建築署評估院舍仍需進一步勘探,故中短期需另覓地方,選址為油塘曦臺商場。被問到預計最快何時租用曦臺商場並搬入、多少院友仍暫住度假中心,香港耀能協會回覆本報稱,暫未有進一步資料可提供。

本報上月5日向建築署查詢為何仍需進一步勘探、計劃採取什麼復修方案、預計工程需時多長及大樓最快何時可重開。建築署上月27日回覆稱,前年10月完成灌漿工程後,隨即安排詳細勘察分析及評估現場地質狀况及穩定性,以確定大樓能否重開供安全使用。該署在土力工程處協助下,去年11月完成詳細地質勘察,包括鑽孔、探井等。

該署續稱,初步地質勘察顯示,現場地基下及周邊泥土的密度及透水性不均,即不同位置泥土堅實程度不一,大樓現場或仍有可能再出現水土流失,故署方認為必須為大樓地基及建築結構加固,方可重新開放使用大樓。署方正根據測試及初步地質勘察結果,從工程技術可行性、使用者要求、成本效益及泥土情况等因素,考慮不同加固建築物方案或其他方案,以及工程費用及施工時間。

工程師:處理不難 或涉撥款損進度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狄志遠認為,進展令人失望,稱政府常強調提速提效,「一年後都未有處理方案是不能接受」,而沉降在本港並不罕見,院舍範圍亦不大,質疑為何需時如此長。他說要給予院友穩定生活環境,「搬來搬去對心理狀態不理想」,亦影響機構員工管理和服務安排。他促請政府未來3個月內交代解決方案,對機構、院友和家屬有所交代。

資深土木工程師倪學仁表示,可在大樓「出面打幾支樁,用鐵架托住層樓」以制止未來沉降,亦可局部拆卸重建。他相信不難處理,大樓只得3層,「照道理不會拖咁耐」,但今次非私人工程,涉申請撥款等,或因此影響建築署進度。

建築署歸因山谷地理當年建樓方法

至於沉降原因,建築署解釋應與大樓所處地理環境及地基建造方法的多項因素相關,大樓位處於地勢較低山谷位置,地下水長時間從山丘高處向下流,流經大樓底部土層,泥土容易受冲刷而流失;大樓在1970年代建造,上址部分地勢不平位置是以當時較普遍的人工填土方法填平,然後興建大樓,土層結構相對較簡單。

該署稱,當年這類樓層較少的樓宇多以淺層基腳作地基,上述多項因素結合令樓宇較易受水土流失影響而出現沉降。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