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財政現赤字,社會關注公務員開支。立法會財委會今屆共通過設立49個首長級有時限編外職位,其中19個為獲准延長時限或重設的職位,連同相關支援人員,每年開支逾2.8億元。計及延長的時限,當中10個職位前後「臨時」至少10年。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認為情况不理想,指議會應推動政府加快完成工作,「如果政府經常以為立法會一定延長(時限),就不會加快完成」。財委會主席陳振英亦指編外職位原則上不應開設10多年。
明報記者 鄭啟智
根據政府數字,過去4年首長級有時限編外職位一直維持近百個,佔首長級人員編制約6%。今屆立法會自2022年上任,至今批出設立49個首長級編外職位,涉及每年平均開支逾1.6億元(見表),計及相關支援人員的總開支逾5.56億元。政府正推展多個工程項目,發展局獲批開設或保留的編外職位是各政策局中最多,共有9個,負責北都、「起動九龍東」等項目;文化體育是當局施政重點,文體旅局亦開設或保留7個編外職位。
公務員局:倘有新發展需要會申請延長
今屆財委會通過延長12個編外職位的工作時限,其中7個將開設10年或更久(見圖)。當中年期最長的編外職位為文體旅局轄下、負責西九文化區的工程策劃總監及首席助理秘書長,兩個職位早於2010年開設,去年獲財委會批准保留至2028年,意味將開設長達18年,每年開支逾700萬元。另有7個到期已被撤銷的編外職位,獲今屆財委會通過重設,當中亦有3個職位前後開設逾10年。另外,在過去3年,政府只申請將兩個首長級編外職位轉為常額職位,均獲財委會批准。
編外職位旨在應付有時限的工作需求,對於多個編外職位長年開設是否符合政策原意,公務員事務局回覆查詢表示,倘因為新發展令相關工作需求延長一段時間,便會向立法會申請。當局稱延長編外職位或將之轉為常額職位前,須經政府內部嚴格審視及高層充分討論,確保有實質需要、具充分理據及符合社會期望。
葉劉淑儀稱一直敦促政府將有長期需要的編外職位轉為常額職位,惟近年政府財政緊張要緊縮人事編制,「不cut(削)位都偷笑了,你還開新位?但工夫又未做完,便失去預算,只好不斷延長(有時限職位)」。她認為立法會應推動政府加快完成編外職位負責的工作,「不可以因為立法會容忍,就不將工作加快完成」。葉太亦關注是否每逢推出新政策就要開位,舉例劏房政策屬現有工作,房屋局卻為「簡樸房」申請編外職位,又質疑工務部門幾乎為每個新項目申請開首長級職位。
陳振英:早年拉布 編外職較易獲批
陳振英解釋,早年政府面對「拉布」,認為開設編外職位較常額職位更易通過,公務員事務局本身也會平衡各部門首長級職位數目,倘部門本身架構龐大,通常會建議開設編外職位「做住先」。他認同情况不理想,「不應將編外職位永久一路地延長,予人錯覺好像等於常額,這是絕不理想。」但陳振英說,面對公共財政緊絀,編外職位轉為常額要考慮公眾觀感,而部分項目如西九因環境變化拖長工作,可特殊考慮是否保留編外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