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沈:星經驗討論建院至收生只需兩三年

【明報專訊】政府預留牛潭尾土地興建第三間醫學院教學設施和醫院,未有落成時間表,同區居民則最快2034年入伙。政府「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專家顧問沈祖堯說,新醫學院運作首要制定課程和教學班底,初期未必需要自身教學醫院,相信毋須10年後始收生。他以其任職院長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為例,由開始討論成立至收生只需2至3年。

料新學院毋須落成始收生

沈祖堯說,新醫學院開班首兩年主要教授基礎科學,現有公院可配合。他自言沒有水晶球預測何時建成新醫學院,但認為當完成制定課程並由醫委會訂立認可條件後,便可開始收生,其後由醫委會持續監察課程,「例如你說送學生去哪裏看兒科、看產科,是否真的去得到?科目是否真的有足夠授課時數?」

政府計劃2025/26學年將現有兩間醫學院學額增至每間325個,沈祖堯說每班太多學生有教學困難,尤其對學生照顧和臨牀教學安排,故須開設新醫學院。他又稱非因認為現有醫學院有不足須填補,而是醫學發展急速,須加強人工智能、基因組和精準醫學等方面教學,認為新醫學院在課程設計有很大創新空間。

但沈認為當全港醫科學額增至一定程度,本地將無足夠病人供學習,新醫學院可考慮利用大灣區醫院臨牀培訓,惟「不等於送晒學生去深圳、珠海」,大部分臨牀學習應留港,因學生須熟悉本地人口疾病需求和語言文化。

AI等發展急速 創新空間大

教學人手方面,沈祖堯認為與其他地區醫學院合作有好有壞,例如合作開班視像授課,雖可免卻聘請教授全職來港,但難免影響教學互動。他稱歐美國家的院校現受經費限制影響研究,相信不少移居海外的中國籍或香港教授願意回流。

工作組另一專家顧問蔡永忠說,目前未能評估成立新醫學院成本和開支,視乎各院校建議書,存在很多變數,「究竟是start from scratch(由零開始),還是可以『黐埋』其他faculties(學院)開始」,甚至合作教學的醫院是否公院等,差別可以倍計。

蔡稱設立新醫學院成本包括啟動成本,例如興建設施、添置儀器,並受工程進度等影響;其次是營運成本,當中薪酬佔大部分,其餘包括臨牀試驗運作、行政成本等。他說新醫學院有3個主要資金來源,包括政府補助、學費和捐助,期望院校提交的建議書明確計算各來源預計金額,其中捐助部分須交代多少是對方已承諾捐贈或仍在商討,強調須保證新醫學院財務可持續且穩定。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