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啟德體育園今年首季啟用,將有助本地電競產業發展。中國香港電競總會會長楊全盛向本報透露,原計劃在新加坡或澳門舉行的一項國際級大型電競賽事總決賽,主辦方正申請首度移師香港舉辦,預料最快年底在啟德體藝館上演,一連數天賽事能容納數萬觀眾入場,而賽事亦正申請「M」品牌資助。楊形容不論體育園或「M」品牌的態度均非常正面,但賽事涉逾萬選手及觀眾,冀相關部門加快審批,讓他們有足夠時間準備。
明報記者 施晉宇
本擬星洲澳門 總會:主辦方稱港最方便
啟德體育園今年將舉辦全運會等體育賽事,同時會有樂隊舉辦演唱會,但暫未有電競賽事消息。楊全盛接受本報專訪時提到,總會與一間國際電競公司就11月來港舉辦賽事簽署備忘錄,賽事詳情暫需保密,但「絕對是頂級遊戲的全球總決賽」。他稱兩個多月前已申請體藝館場地及「M」品牌資助,引述主辦方稱考慮到香港交通及旅遊配套方便,加上具備舉辦賽事的專業服務等利好因素,對選手及觀眾前來參與是最方便,故屬意來港辦賽。
旅發局2017年曾舉辦首屆「香港電競音樂節」,楊指當時單是入場觀眾,3天活動已有數萬人參與,加上安排「英雄聯盟」前冠軍選手參加邀請賽,據他了解網上觀賽人數逾700萬,反映本港舉辦電競賽極具潛力。他指部分主辦方早前有意來港籌辦賽事,惟會展、紅館及亞博館等場地均爆滿,無法預約容納1萬人的室內場館,相信體育園落成後,本港有條件舉辦更多相關賽事。
他強調,參與者數以萬計的電競賽事最少需一年籌辦,建議當局提早公布審批結果,否則按程序、即活動半年前才公布,準備時間或會不足。
指昔撥款時機差 倡引頂級賽「省靚招牌」
政府於2018年《財政預算案》提出撥款1億元發展電競,楊形容撥款有成效,投放時機卻欠佳。據總會統計,撥款前本港僅有10多間電競公司,翌年大增至約90間,同年不同規模活動近200個;惟好景不常,本港2020年起受新冠疫情衝擊,電競公司數目曾跌至個位數,猶如「啟動引擎仍未走順之際,倒了一杯水把火淋熄」。他說,業界並非期望政府長期資助,現階段應主動引入頂級賽事「省靚招牌」,長遠吸引更多主辦方落戶,料足以再次「催化」投資者建構本港電競生態圈。
本身是電競愛好者的楊全盛,2017年投資數百萬元在荔枝角商場開辦電競主題酒吧,現設虛擬實境(VR)體驗高爾夫球。他認為近年社會對電競認知及參與度提升,舉例其酒吧生意額較2019年增加三四成。2023年杭州亞運首度將電競列為比賽項目,楊指出隨着社會對電競接受程度提高,不少本港院校開設相關課程,亦有本港國際學校舉辦電競賽。
稱電競助選拔 與傳統運動互補
不少家長對電競作為運動項目仍有保留,楊則認為電競已逐步發展成「虛擬運動」,同樣對參與者的體能及身體協調有要求。他又說,現時電競與傳統運動屬「互補」而非互相競爭關係,當奧運和美國職業籃球聯賽等傳統運動觀眾老齡化,相關主辦方有透過舉辦電競賽吸引年輕觀眾;而賽車、高爾夫球等參與門檻及成本較高的項目,有部分選手亦先在電競賽有優秀表現,繼而獲發掘及參與該等體育賽事的機會。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