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一

申法援索償戶戶送遭拒 腦傷外賣員:盼被視僱員

【明報專訊】外賣員在街上日夜奔波,即使發生意外也未必有工傷保障。為外賣平台擔任送遞員的阿俊,兩年前取餐時頭部重創,入院治療近半年,至今需撐拐杖出入。阿俊入稟向平台追討工傷賠償,被法援署以不符合僱傭關係為由,拒批法援資助。他正等候法援上訴結果,盼法庭認可外賣員是平台的僱員,「有一個爭拗機會都好」。

勞處:29補償聲請26爭議僱傭關係

法援署回覆本報查詢表示不評論個別個案,基於《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及《法律援助條例》,未經當事人同意,署方不能披露個案有關資料。勞工處表示,2022年1月至2024年11月共接獲29宗有關數碼平台工作者的僱員補償聲請,當中26宗涉及僱傭關係爭議;已呈報個案中,兩宗已獲僱主支付補償解決,有22宗申索人因不同原因撤銷申索或未有繼續索償。勞工處正跟進餘下5宗,包括兩宗正等候聆訊或裁決。

取餐撞燈柱兩次開腦 出行拄杖

45歲的阿俊兩年前在外賣平台「戶戶送」上線取餐,前往途中意外撞向燈柱,頭部重創入院逾5個月。妻子阿妍記得,阿俊完成第一次腦部手術後驗出腦部瘀血,若不切除就會有中風風險,隔了一個月再次開腦做手術,猶如走近鬼門關。

為照顧阿俊出院後生活,阿妍辭去工作,兩口子依賴傷殘津貼和積蓄生活。阿妍形容復康之路並不容易,因阿俊腦部受損,要重新學習穿衣穿鞋,「好像小朋友一樣,教很多次都會分錯左右腳」。在阿妍照料下,阿俊已恢復一定行動力,但左手左腳仍行動不便,需撐着拐杖出入。

跟進個案的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項目幹事林凱汶表示,本港未有法例界定外賣平台的僱傭關係,戶戶送將阿俊視為自僱人士,無提供最多達兩年病假收入的僱員補償,僅支付以26周病假為上限、金額較低的意外保險賠償,是利用「法律罅」逃避責任。

「法援稱勝算0% 勿浪費納稅人錢」

獲發放約9萬元保險金的阿俊,早前申請法援追討約24萬元工傷賠償,擬涵蓋照顧補償等,法援署認為未有合理原因訴訟,拒批法援(見表)。阿俊憶述,法援署代表曾表示官司勝算為「0%」,着他不要浪費納稅人金錢,此番說話令他難受。林凱汶認為外賣員向跨國平台打官司,一旦敗訴要承擔巨額律師費,必須有法援保障才可追討賠償。

過往不少外賣員因工受傷,另一外賣單車手阿林(化名)送餐時被途人撞倒,肩膀骨折。阿俊就法援上訴時提交了阿林的供辭,盼法庭明白外賣員的難處。踏入2025年,阿俊的新年願望是獲批法援,爭取上庭發聲的機會,「若沒法援,我無其他選擇」。

保險金9萬 平台:按政策賠償

戶戶送香港區發言人表示,對不幸受傷的外送員致以深切慰問;至於前述意外,戶戶送保險公司已根據政策,就有關外送員的醫療費及因傷未能工作產生的損失賠償。

明報記者 余卓祈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