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一

今屆121議員議案 逾半提內地國策 有民生議案扣連中央方針 劉兆佳:單純重複不理想

【明報專訊】立法會無約束力的議員議案質素近期受到關注,有意見質疑出現表忠文化。本報統計今屆121項議員議案,逾半議案內容有提及內地或國家政策相關字眼,若計及修正案內容,涉及內地字句的議案比率近七成。議案除了直接討論中共二十大報告、國家主席習近平講話等中央方針,部分民生議案如檢討香港外判制度、女性或家庭議題,都先提及國策字句及領導人講話。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冀議會討論更多元,指議員單純重複中央說法不理想,「不用猛講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明報記者 鄭啟智

今屆立法會就任3年,本報記者統計,今屆議會至今共討論121項無約束力議員議案,當中64項與內地或國家政策相關,佔整體約53%;另有20項議案本身沒有提及內地或國家政策,有議員提出修正案加入相關內容(見表)。與上屆立法會比較,當時有約四分之一議員議案關於內地或國家政策。

部分議案論方針 乏政策建議

部分議案是直接討論中央方針,但無涉及具體政策建議,如促請政府跟進習近平就發展創科的指示、推出措施確立「八大中心」定位等。同時,多項單純討論本地民生議題的議案,也扣連國家方針和政策(見表)。

精神健康議案提十四五

林素蔚:有關規劃較港前瞻

直選議員林素蔚曾提出檢討香港精神健康政策的議案時,引述內地《「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她回覆本報表示,議案本身是聚焦香港,但認為內地在精神健康的規劃較香港更具前瞻性,非刻意扣連國策辯論,發言時亦有提及其他國家情况。

工聯會黃國提出促請政府檢討外判制度議案時,引述習近平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他向本報表示,中央就民生問題提出大方向,特區政府則要解決具體問題,倘未能完成中央的管治要求,需要負上很大政治責任,作為議員有責任配合提出討論。

選委界別吳傑莊曾就本港老齡化、創科教育等多個議案,提出修正案加入「十四五」規劃、習講話等內容。吳回應認為,議案本身沒提及國策並非不可以,但本港長遠需跟隨中央政策方向,討論國策令辯論更宏觀和深入。「我覺得會更加畫龍點睛,整個畫面更全面……不會只是談700萬人的情况。」但他承認部分議員議案內容或重複,理解有意見質疑「講來講去都是那些東西」,認同討論可更平衡和多元。

劉兆佳認為,新選制下較多議員關心國家政策屬正常,惟本港不少民生問題尚待解決,而今屆的議員議案着墨較少,冀議會討論更多元,又指部分議員僅重複中央說法和期望,「講得太抽象,你講與他講有何分別?」他稱,發言及提出議案時依足中央說法,是「最政治正確、最容易」,但議政論政不止如此,期望議員就中央方針能提出具體建議,又說習近平訪澳對港澳提出新要求,議會可多作相關討論。

葉劉:中央盼港發揮兩制特色

選委界別議員謝偉俊早前就「十四五」規劃議案發言時,關注議員議案是否只面向「領導」,又稱要減少表忠文化。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相信,議員的出發點是關心國家與香港發展,她說今屆議員都是「愛國者」,「純粹表忠就無甚價值,中央聽得明的」。她強調,中央期望本港發揮兩制特色服務國家,「我相信議員們慢慢會領悟到」。

學者:搬字過紙恐惹離地感覺

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認為,建制派希望透過議會辯論向公眾闡述國策,但將內地論述「搬字過紙」,令公眾難以理解及感覺議會「離地」、「交功課」,或會弄巧反拙。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